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b2d70be518964bcf847c93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由于建国后在1955年下半年批判邓子恢时不切实际地强调要反对“右”倾保守思想,1956年初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对此,周恩来和陈云等负责实际工作的领导人,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纠正措施,几次压低了指标。党的八大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强调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稳妥地发展。根据这一思想,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提出了稳妥可靠的指标。历史证明,这些方针和思想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保证中国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所应当采取的根本方法。这个方针,是毛泽东1957 年2 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公开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即当年1 月,他已经讲过:“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一个战略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生产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同时,要处理好坚持自力更生方针与发展对外经济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与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两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有助于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也才真正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有效扩大和健康发展。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 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特别是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即,“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

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作用,他打破了把计划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以及把市场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的观念。“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相排斥的观念是一种根本的误解。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讲的那样,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连美国也不例外。陈云认为:忽视市场调节部分的后果是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观念。那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连西方专家也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运用市场的和非市场的交易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中,大公司和国家都使用计划技术。而在中央计划经济中,市场提供了一种辅助性制度。”

第二,市场的作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作用,市场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是工业制度的产物,与资本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资本主义不能脱离市场,但市场完全可以脱离资本主义。“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混合型,只要是工业制度就必然会运用这种市场或那种市场。”所以,陈云认为:“我国的市场,决不会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很明显,陈云在这里将市场只是作为一种中性的工具,它只是被利用更好地为建设新中国服务的。以往人们把市场与资本主义相提并论,这种论点混淆了手段与目的。市场是一种交换机制,它们是进行某些经济活动的手段,它们自身并不是目的。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正是建立在这个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结果。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是建立在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国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合理的结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使得陈云的经济思想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具有相当指导性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按照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展开的。在全国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采用指令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活力。在实践中,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从而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上新的飞跃和突破。于是,就有1984年10月下旬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是非常重视商品生产,注重商品交换,尊重价值法则则是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 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同时提出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要实行等级管理,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大家的积极性高。而且认为企业本身也要改进管理制度,倡导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从根本上说来是民主的。但是由于 建国后我国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主的发扬, 还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的意识根深蒂固,建国以来,我们对 封建思想又批判不够,清除不力。因而,家长制、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等封建传 统影响还普遍地存在着。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有着过分强调集中,重视民主不够 的传统,这些不能不在我国政治生活和一些具体的政治制度中有所反映。中共八大在总结国 际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大会 认为,在我们许多国家机关中,存在着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级和群众意见、对下级和群众生 活加以压制,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现象,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 严重地防碍国家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 进。为了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反对官僚主义,大会指出:必须认真地、有系统地改善国家 机关,精简组织机构,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责任,提倡深入下层,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同时,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 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充分发挥国家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人民群 众和机关中下级工作人员对国家机关的监督;适当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改变 过去中央集权过多,照顾地方特点不够的缺点,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充分保障民族平等的权利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加强同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 的爱国的人士以及海内外爱国华侨的团结,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中共八大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斗争的方 法也必须跟着改变,建立和健全完备的法制就完全必要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保障 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同,充实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并保证 所有公民的权利充分地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才能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对于反革命残余势力和人民中的犯罪分子,也只应采用法律的手 段,依法予以制裁。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制定了宪法和一批重要的法律、 法令和其他法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缺还一些急需的较完整的基本法规。他分析了少数党

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重视和不遵守国家法制的现象。他提出,为了健全法制,要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必须加强党对法制工作的领导,注重法制思想教育,同时,对那些故 意违反法律的人,不管他现在地位多高,过去功劳多大,必须一律追究责任,绳之以法。

7、关于科学和教育。

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学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强调,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的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是全日制的劳动制度、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一种是半日制的劳动制,半日制的教育制度。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分别依附于不同阶段的特殊阶层。毛泽东曾把知识分子同其所属阶级的关系比作“毛”与“皮”的关系,意在强调知识分子依附于某一阶级,就成了这一阶级的知识分子,不会同时依附于别的阶级。因此,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由其所从属、所服务的阶级决定的。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服务,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属于无产阶级的,就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得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

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的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队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