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b622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a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5)国际日期变更线 2.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学生用书P7])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

①自西向东(如图A)。

②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③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速度

①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 ②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15°/h。

③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a.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b.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3)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23时56分4秒 24小时 旋转角度 360° 360°59′ 意义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更替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3)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合。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区时——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4)计算:画数轴,东加西减。

5.国际日期变更线 见右图。

6.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1°/日。

(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7.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约23.5°。

8.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节气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 赤道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 — 南半球 北半球

(2)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9.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昼夜始终等长(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2)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离二分日越近变化幅度越小)。 (3)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10.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结果(低纬度不明显)。 夏季——一年内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2)五带分布

重点一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

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标准答案] B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斜线为晨昏线,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2.从图中获取信息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①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右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