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新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新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eccda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4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综述

服务业发展问题长期为人们所关注,但相关的文章基本上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传统制造企业由制造向生产服务的转型密切相关。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当企业自行生产的成本大于外部购买,企业将倾向于外部采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采取贴牌生产模式,放弃产品直接制造加工过程,逐步演变成为生产服务企业。制造企业的这种转型,不仅使企业通过生产服务继续控制着产品的制造过程和产业发展方向,而且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层次,促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经济增长的加快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将从最初的“一二三”,经过“二三一”或“二一三”中间过渡阶段,最终达到“三二一”的比例结构。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80%左右,加拿大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在70%左右。然而,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服务业比重在提高,但服务业的发展仍然低于第二产业。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国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分工的发展和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根据竞争的需要,不断调整要素配置方式,由此推动了制造类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变。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直接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导致产品制造过程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迫使大量企业采取委托生产方式,将产品生产过程从企业分离出去。而企业自身只从事设计研发、品牌建设以及核心部件的生产,从而实现了企业由制造向生产服务的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是西方国家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服务业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国内对服务业发展问题仍主要从结构方面等进行一般性研究,对生产服务业的认识十分有限。张德霖(1993)通过对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与静态的分析,发现我国第三产业较为落后,其推动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能力都较弱。随后郭克莎(2000)通过对我国第三产业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投资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同样发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结构问题,指出我国应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使新兴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下降。李冠霖,任旺兵(2003)则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轨迹,认为从1952至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经历了高空间期、空间下降期、空间进一步缩小期三个时期,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

模式的水平,其吸纳就业的空间相对较小,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进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为什么会呈现国内学者所说的特征?关键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不仅整体落后,而且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滞后。林民书(2005)通过国际比较指出,虽然我国消费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服务业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尤其是我国的专业科学技术与商务服务业、不动产及租赁业,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非常落后,也落后于和我国经济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林民书认为,其原因在于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中,存在着跨区域的管理以及行政体制方面的障碍。刘志彪(2005)则指出,对现代生产服务业的行政垄断,是阻碍我国目前和今后很长时期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打破这些服务业的行政垄断格局,才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根本措施。 西方国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原来属于生产辅助部门的策划、营销、可行性研究、包装、运输等生产服务活动普遍开始外包,它表现为原制造企业外购、分包此类服务活动。(Harry,1982)coffey(1990:69―79)认为,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David(1988)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日益明显的生产服务业与传统工业分离问题的分析,发现随着发达国家把传统工业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其金融、

技术支持、信息处理、营销、储运等生产服务活动获得了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较高层次的服务业与一般工业、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的转型。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产品制造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制造过程是价值增值最重要的环节。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成熟,传统的以制造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容易形成高昂的制造成本,制造利润不断减少,生产制造环节形成的增加值不断降低,生产外包、剥离制造过程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采取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采取委托加工方式,通过研发、设计、品牌建设以及技术支持等生产服务,继续控制产品制造过程,由此促使企业逐渐向以生产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化。汪蓉、黄培、季建华(2002)从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角度出发,认为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中的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而现代制造业商业模式则以服务为核心。马春光(2004)对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分析发现,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年里,不断地加大了产业价值链两端环节(研发与销售、售后服务等生产服务环节)的比重,缩小了中间环节(生产制造环节)的比例,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产业价值链。 本文将通过对柯达公司转型案例分析,研究跨国制造型企业向现代新型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内涵,从微观的角度探究了现代新型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 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