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理论依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理论依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faf806192e45361166f507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理论依据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农业发展新思维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支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理论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技术集成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农业产业链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主要指导农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例如,在规划与布局过程中应该

考虑生产要素及产品的运输成本,需要以城市和农产品市场为中心配置生产要素、规划

物流体系。按照增长极理论,在具有产业聚集优势的农业经济区域指导建设农业园区,

有助于培育形成拉动本区域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并通过发挥增长极的扩散

效应,带动邻近地区(特别是带动示范区和辐射区发展)共同发展。值得需要注意的是,

政府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农业园区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的极化效应,即其扩散效应强度将

随扩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按照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原理,在规划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根据现代农业园区拟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瓶颈产业类型

和基础产业类型,采取有效措施和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依托产业链条上的分工协作关

系,吸引创新能力强的机构集聚,形成创新协同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以便发挥现代农

业园区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主导产业扩散效应。根据技术创新理

论,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园区技术选择及其结构设计与当地资源

供给、技术创新环境之间的结合,以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与投入要素、产业条件、组织

机制保持协调,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照系统工程理论,现

代农业园区必须是一个全方位开放、各子系统密切协作和有效运行系统,并追求实现系

统的总体效益超过各子系统效益总和。因而必须充分利用一切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延

长农业产业链,促进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传统技术相衔接,使现代农业园区取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根据农业产业链理论,农产品生产过程是从技术研发、育种、种养殖、加

工、销售等一系列增值环节组成的链条,是组织农民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路径。延长

产业链就是以效益为目标,促进技术创新与推广运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生产

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综合潜能,使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产业链的功能,最终能通

过其各个环节及组合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