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唐诗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25000f4693daef5ff73d89

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2) 元作有相近之意而见于两篇者,而白作一篇一意,较为分明:

如元稹《法曲》咏胡音于安史乱后之侵逼华声,而《立部伎》咏胡音夺雅音之正,虽所述不无差异,但亦多相近之处。而白作每篇唯咏一事,持一旨,而不杂以他事及他旨,本篇所持之旨,亦不杂入他篇。陈氏谓之“不杂不复”。

3)元作次第安排似无深意,而白作则用意周密: 元稹新乐府篇目: 白居易新乐府篇目:

1.上阳白发人 1.《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 2.华原磬 2.《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3.五弦弹 3.《二王後》明祖宗之意也

4.西凉伎 4.《海漫漫》戒求仙也 5.法曲 5.《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6.驯犀 6.《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7.立部伎 7.《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8.骠国乐 8.《胡旋女》戒近习也 9.胡旋女 9.《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10.蛮子朝 10.《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11.缚戎人 11.《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12.阴山道 12.《捕蝗》刺长吏也

13.《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 14.《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15.《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16.《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17.《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18.《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19.《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20.《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21.《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22.《百链镜》辨皇王鉴也 23.《青石》激忠烈也 24.《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五、作品句式:

李作无考,元作以七字句为其常则,白居易之作则多以重叠三句后接以七字句,或三字句后接以七字句。

《胡旋女》(元稹)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胡旋女》戒近习也 (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 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 数唱此歌悟明主。 六、元作稍嫌硬涩未融,白作则明白晓畅: 元稹《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白居易《立部伎》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 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七、虽同为讽咏时事而作,但白作较元作主旨显豁: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长恨传》版本辨正

一、宋代《长恨传》主要版本: 1.《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太》)本 2.为《文苑英华》(以下简称《文》)本 3.为《白氏文集》本

4.为《丽情集》(以下简称《丽》)本 二、《长恨传》“创作缘起”辨正: 《太》本《长恨传》:

至宪宗元和元年,盩厔县尉白居易为歌,以言其事,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之前,目为《长恨歌传》。 明刻《文》附《丽》本《长恨传》(《京本大曲》本同):

元和年冬十二月,太原白居易尉于盩厔,予与琅琊王质夫家仙游谷,因暇日携手入山,质夫于道中语及于是。白乐天,深于思者也,有出世之才,以为往事多情而感人也深,故为《长恨词》以歌之,使鸿传焉。世所隐者,鸿非史官,不知;所知者,有《玄宗内传》今在。予所据,王质夫说之尔。 《文》本《长恨歌传》: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1.《太》本明显伪误,证据有三: (1)称宪宗庙号。

(2)陈鸿自称“前秀才”。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一六载,陈鸿永贞元年进士及第。又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下载:“进士??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下篇》载:“??所以韩中丞仪尝有《知闻近过关试》,仪以一篇记之曰:‘短行纳了付三铨,休把新衔恼必先。今日便称前进士,好留春色与明年。”

(3)“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前,目为《长恨歌传》”云云,显然不像陈鸿口吻。 2.《文》本叙述虽详尽,但也不无疑窦。证据如下:

(1)《文》本作“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丽》“予与琅邪王质夫家仙游谷”。

白居易《酬王十八见寄》云:“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 白居易《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兼见赠》:“霄汉风尘俱是系,蔷薇花委故山深。怜君独向涧中立,一把红芳三处心。”

白居易《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题下自注云:“王居仙游山”。

《唐文粹》卷七五载其《大统记序》:“臣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始闭居遂志,乃修《大纪》(按:指《大统记》——引者注)三十卷。七年书就,故绝笔于元和六年辛卯。” 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忽思仙游谷,暗谢陈居士。暖覆褐裘眠,日高应未起。” (2)《丽》本称白居易所作为《长恨词》:

《韵语阳秋》卷十五:“??然明皇用杨太真舞,故《长恨词》云:‘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则当以一人为正。

《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四:“唐玄宗与杨贵妃避暑骊山宫,七日牛女相见之夕,夜半,妃独侍上,上凭肩,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故《长恨词》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李觏《读长恨辞》其一:“玉辇迢迢别紫台,系环衣畔忽兴哀。临邛漫道蓬山好,争奈人间有马嵬。”其二云:“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有君王不动心。”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矛盾”:“张处士《忆柘枝》诗曰:‘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白乐天呼为‘问头’,祜矛楯之曰:‘鄙薄问头之诮,所不敢逃,然明公亦有《目连经》。《长恨辞》云:‘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岂不是目连访母耶?” (3)各本所记写作日期的差异:

《太》卷二○二“陈琡”引《玉堂闲话》:“陈琡,鸿之子也。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 《文》本:“元和元年冬十二月”。 《太》本:“至宪宗元和元年”。 《丽》本:“元和年冬十二月”。

元稹《莺莺传》:“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 李逊《游妙喜寺记》:“时元和八月十五记。”

乔潭《裴将军剑舞赋序》:“元和秋七月,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 苏颋《素木盘盂铭》:“先天岁夏五月,颋蒙恩旨,传还京洛??”。 (4)“予”与“鸿”:

白居易《记异》:“元和八年秋七月,予从祖兄曰皞自华州来访予,??兄热行方渴,??悸然大异之,不敢留,上马疾驱,来告予。予亦异之,因讯其所闻。??厥所去予舍八九里,因同往访焉。??明年秋,予与兄出游,因复至是。??”

《太平广记》卷344《王裔老》:“唐元和八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丁母忧,退居下邽县。七月,其从祖兄曰皞自华州来访居易,?皞热行方渴,?悸然大异之,上马疾驱,来告居易,且闻其所言云云甚多,不能殚记。?厥所去居易舍八九里,因同往访焉。?”注:“出《白居易集》。” (5)传奇题目:

三、《长恨传》正文辨正:

1.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文》)

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次薨谢,??(《丽》)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本传:“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则天从父兄子恒安王攸止女也。??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上》本传:“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时王皇后废,故进册惠妃,其礼秩比皇后。”

《唐会要》卷三“皇后”:“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及王皇后废,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唐会要》卷三“内职”:“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 (2)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浴,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文》) 时岁十月,驾幸骊山之华清宫,浴于温泉。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浴。灵液不冻,玉树早芳,春色澹荡,思生其间。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顾宫女三千,粉光如土。使搜诸外宫,得弘农杨氏女,既笄矣。(《丽》)

(3)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方士因称唐天子使 者,且致其命,(《文》) 开元中,六符炳灵,四海无波,礼乐同,人神和,天子在位岁久,??方士传汉天子命,??验于汉天子。

(4)呜呼!蕙心纨质,天王之爱,不得已而死于尺组之下,叔向母云:“ 其(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丽》)

嘻!女德,无极者也;死生,大别者也,故圣人节其欲,制其情,防人之乱者也。生感其志,死溺其情,又如之何?(《丽》)

(5)(贵妃)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人),或为(世)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文》)

《长恨歌》研究

一、《长恨歌》研究的历史回顾: 1. 隐事主题说: 俞平伯主要论据:

第一,《长恨歌》与《长恨传》所述故事大致相同,如非另有他意,未免“屋上架屋”,创作意图殊难索解。

第二,《长恨传》末云:“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李、杨事迹既载于国史,不应担心“与时消没”,故《长恨歌》所述应为“世所不闻”的“隐事”,

第三,假如《长恨歌》非另有所隐,行文至马嵬之变已足,而其后“海上仙山”之描绘,“似马嵬之事不足为恨,而天人修阻为可恨者。”即生离而非死别才是白居易所欲表达的真正“长恨”。

第四,《长恨歌》云:“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之尸既无,喋血马嵬自非事实真相,故遣道士上天入地四处寻觅,而其实方士乃明皇所派遣寻访杨贵妃之使者之托辞耳。

第五,方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而终于于海上仙山寻到杨贵妃,表明杨贵妃仍居留人间。“其中绰约多仙子”,又似杨贵妃非清净独居之道士,而“唐之女道士院迹近倡家”。

第六,《长恨歌》叙述方士初见杨贵妃,正值杨贵妃睡觉初起,“九华帐里梦魂惊”,极仓促之致。而“云鬓”、“花冠”之句,又似钗横鬓乱,而非独居杨妃之形象矣。

第七,方士持归之信物,一为钿合金钗,一为七夕密誓。前者或可窃取,后者则无法臆造,因知方士所见之杨贵妃为真,而非骗人之虚言。 2.讽谕主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