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作业(1)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融学课程作业(1)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40a7d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8

答: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

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

(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黄金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买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金融业务进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纯粹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都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没有实质价值;而信用货币又都是通过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进入流通的,不具有自发调节机制。因此,一旦信用货币的现实流通数量与客观必要数量不相一致,就会破坏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对应关系。如果流通中信用货币过多,就会有一部分货币买不到商品,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平衡商品与货币的对应关系,即出现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信用货币过少,就会有一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出现物价下跌,造成生产流通的萎缩,出现通货紧缩。为了保证货币流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必须由国家对信用货币加以管理和调控。由于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的职能,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中央银行来管理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信用货币的总量供求。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

说明之。

答:“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是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

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

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试述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答: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

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信用机构又包括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管理机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性和非银行性两大类;信用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征信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信用管理机构可以分为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型管理机构。社会征信系统又包括五个子系统: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查询系统以及失信公示系统。

4、在现实经济中,哪些因素限制了利率作用的发挥?

答: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有

利率管制、授信限量、经济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利率管制有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恰当或调整不及时,而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授信限量可能导致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扭曲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经济开放程度低会使整个利率体系失去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5、为什么说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取

决于人们的预期?

答:因为人们的预期不同,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就会大相径庭。

如果本币贬值,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将伴随人们的预期变化而产生三种效应。

第一,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不够,汇率可能会进一步贬值,为避免损失资本将流出本国金融市场,其结果是一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市场上本币汇率下降。第二,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贬值是合理的,使以前高估的本币汇率回归其均衡水平,这种预期可能导致以前流出本国金融市场上的一部分外汇资金回流。第三,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汇率贬值过多,使本币的对外价格已严重偏离均衡水平,那么大量外国资本会流入本国进行套汇,从而赚取收益。其市场结果将是资本流入增加,汇率水平如期回升。

七、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14分,共14分)

1、结合利率的功能与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你对我

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何评价?

答:(仅供参考)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

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拥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1. 利率管理机制不灵活,利率传导机制僵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即我国仍然实行人民银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商业银行执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利率传导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督促商业银行组织实施。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

2. 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微观基础市场化程度不高。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经营业绩不佳,形成的国企资金黑洞。银行信贷投入多少,沉淀多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3. 利率管制牺牲了社会效益,违背了市场公平的原则。在低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被控制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资金需求。在资金供求失衡、利率又不能自发对之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对超额资金需求只能采取信用配给方式进行,这样的资金分配方式很难符合市场效率原则,违背了市场公平的原则,因而很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往往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失衡。

4.利率市场化显现出阻力增大、动力不足、持续创新不够的迹象。由于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期收益巨大,使人们对其他改革方案产生排斥的心理,从而导致动力惰性,倾向于维持既有改革,而不愿意支持激进的改革方案。由于权力介入市场领域,寻租活动普遍存在,既得利益呈现刚性,使改革难以进入实质性的存量利益调整阶段。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