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论述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简答题论述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69b0a2f8c75fbfc77db2c7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 30 分) 1、简述阈限种类及其操作定义。

阈限可分为二种,即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简述多自变量实验设计的优点。

多自变量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也就是说事半功倍,花同样的时间,做了一倍,甚至二倍、三倍的工作(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更易于控制和恒定。(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

3、简述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情绪的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电反应,循环系统指标,呼吸,语图分析法,脑电波,生化指标和指标的综合使用。

1、简述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

现代心理学家在总结反应时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把自1850年赫尔姆霍兹的研究至 1969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称之唐德斯反应时ABC时期。这是反应时研究的第一阶段,这—阶段的方法学的核心是减数法。1969年心理学家斯顿伯格(Sternberg,1969)提出了加因素法之后,反应时研究便进人第二阶段,开始了反应时间研究的新时期。

2、简述阈限种类及其操作定义。

阈限可分为二种,即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3、多重记忆系统说

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3、简述什么是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又称为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或无察觉记忆。

2、自变量的类型。

心理学实验涉及到的自变量种类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 (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 、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平),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试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

3、减数法的原理。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A反应时也称为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所得的反应时间叫做选择反应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但是C反应中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有反应的,所的反应时间叫做辨别反应时间。那么,通过对各反应时进行减法运算,我们可以对认知操作所需的时间加以估算了。A反应时是基线时间,而C反应时测量的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辨别时间。类似地,由于B反应时包含刺激辨别、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而C反应时只包含刺激辨别和基线时间,因此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这个时间称为选择时间。

四、论述题(共20分)

1、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

三种心理物理法包括极限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比较这三种方法: 1.从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比较 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但是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就不易采用极限法。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 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极限法和恒定刺激法。3.从误差方面比较 极限法中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恒定刺激法不会像极限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在恒定刺激法中,刺激的改变是没有一定方向的,被试者在回答时猪的成分较多,因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在平均差误法中,由于它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有所不同,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它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由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4.从效率上比较 平均差误法中刺激是由被试者自己调节,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少,因而能较快地得到测量结果。而极限法中要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多,其效率不及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的每一个记下的数据都可以利用上,不像在极限法中用来计算阈限值的数据是少数,因此,恒定刺激法的效率较高。应当指出,上述三种方法的比较是相对的,在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时要同时考虑研究对象、要求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试述什么是内隐记忆,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内隐记忆是指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又称为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或无察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1.学习加工的水平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对新形成的联系的内隐和外显记忆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意义加工。但意义加工的水平(如用一词或造一句将两个无关词对联系起来)对外显记忆的效果影响较大,而对内隐记忆则影响较小。2.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学习阶段所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识为指认内陈己化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3.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这一研究目前具有不同的结果:有实验表明启动效应可持续几天或几周,而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下,再认能力则显著消退。但也有实验表明:某些启动效应非常短暂,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消退。而同时间里的外显记忆却可保持。4.某些干扰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外显记忆,而对内隐的单词补全的启动效应则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