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4可用打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4可用打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c5f8251711cc7930b71635

二、学习读数的方法

1、读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315,并在黑板上板书算珠图。

学生写:315 读作:三百一十五。 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659),也可以拨四位数(1236),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

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桌练习)

2、读末尾、中间有0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读法)

(3)讨论: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读?引导归纳出: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4)做第11页、第12页的试一试。 3、出示例67318,1090,5800,7004 (1)让学生试读。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全班交流) (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读数课堂活动第1题,第2(1)题,读数是口头练习,不用笔写。(自由读,和小伙伴互读互听,全班抽读)

2、课堂活动第2(2)题

3、老师收集一些生活、生产中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

四、小结

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延伸

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 【后记】

3、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1、例2,第18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5

1、结合具体数据,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挂图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贴有表示年龄的卡片9和15)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9<15)提问:9<15,你是怎样想的?(一位数小于两位数)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51岁的海龟,它和15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15<51)4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也爬过来凑热闹,你们看,一只活了200岁,另一只活了800岁,第3只活了1000岁,第4只活了1100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的线段图。

先引导学生把4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1)比较4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与800的大小。(小组合作,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①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200<800。 ②2个百小于8个百,所以200<800?? 比较:800与1000的大小。(相互交流,说比较的方法)

①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800<1000。 ②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800<1000。 ③8个百比10个百小,所以800<1000。?? (2)试一试。(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800与1000的大小,1000与1100的大小。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讲解。

2、教学例2

(1)出示3200○514,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小组汇报结果3200大于514,因为3200是四位数,而514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全班汇报交流,着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比的。

3、教学例3

(1)出示4850○52003300○325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讨论怎样比较3300与3250的大小。

(2)全班汇报得出:3300>3250,先比较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3300的百位3比3250的百位2大,所以3300>3250。

(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并给同桌说出怎样比的。

4、师生总结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巩固运用

(1)做1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谁大谁小的理由。(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2)足球活动。(第19页第3题)

本题设计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足球模型上写出数(教师在其中一个球上标出5000),另外准备两个篮子(一个写大于5000,另一个写小于5000),学生按要求把球捡到指定的篮子里,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的大小比较。

(3)游戏:比较大小。(第19页第4题)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加起来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和为10时不记)。

连续进行3次,各自组成1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 ②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学游戏。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后记】

4、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2页例1~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2、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

学具:书、尺子、4人小组每组1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估一估

6

1、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

(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

挂图出示货柜上的4筒笔。(特别提示:4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

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挂图出示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苹果中的“900个”先不出现)

(2)议一议:这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②这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

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 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 ??

(3)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900个。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约有多少个?(950个、1000个、1100个??)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 学生可能估:大约是100个、200个、80个、50个??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第20页上面的表格。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

(6)做课堂活动第1题(第21页),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现在你们估一估小明家货柜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好吗?

教师:要估计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应先知道什么条件呢?

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刚才,小明已经悄悄告诉我了,1筒大约有50支铅笔。

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吧。

学生纷纷猜支数。

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各有各的想法,那么你们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想法呢?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出几份一共是多少。

二、量一量,估一估 1、教学例3

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学书。

(挂图出示书上例3中的3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

(1)1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 (2)这本书大约有(70)张。 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1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1 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1cm呢?

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本书有(70)张纸——厚(1)cm。(挂图出示)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估计这样的700张的厚度大约是( )cm。)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挂图出示)

700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10)cm。那么这样的14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cm,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三、做一做,估一估 教学例4。

教师: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师这儿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教师发给每组1碗黄豆,请大家小组内商量、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得出这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看书,先说说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方法。

7

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就是先找出1份是多少,再看有这样的几份,就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赶快行动吧,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第22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答(略)。

【后记】

5、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能对本单元万以内数的数法、读法与写法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整理

(1)教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写数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二、自主复习 1、数数

以一个人数、小组一起数或全班一起数的方式进行。 一个一个地数,从597数到610; 一十一十地数,从3990数到4080; 一百一百地数,从600数到1300; 一千一千地数,从1000数到10000。 2、写数读数

(1)复习计数单位。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数这些数,真棒!我们要准确地数数,就要知道计数单位及数位。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2)复习进率。 教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小朋友

们填一填书上第25页的第2题。

学生填完后汇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间标示出进率。

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 千百十个·········〖4〗· 教师:“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你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百”所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2个千)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教师:也就是说2个千、4个百、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2413)。

(4)写数。

教师:你会写几个数吗?请写在书上。并写出后面两个数,再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及读法。(主要是“0”的读法。)

(5)游戏:你说我写。

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然后交换。

(6)汇报写数情况。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刚才所写的数。(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3、大小比较 (1)(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数中间画“○”)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抽学生口答)谁能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写数小竞赛:每个大组报出1个数字,要求用这4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或最小的四位数)。每个大组派1名同学上台写数,并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写的四位数最大(或最小)。

4、较大数的估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估一估。

(1)教师: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如果按每个班40人算,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10000人吗?请4人小组讨论一下。

(2)教师: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估计的结果怎样?

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作业

8

教科书第26~27页的练习三。 【后记】

二、认识图形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合作探索,以及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认识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2、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学习,要重视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积极参与图形拼组活动,从中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