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上《8.正电和负电》word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上《8.正电和负电》word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db18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e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正电和负电 2

一、本课教学目标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

3、初步学会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根据“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的演绎推理能力。 4、体会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

三、本课知识点在本单元教材知识体系中的空间位置

本课是电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和性质。

四、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电,但对电的知识很匮乏,尤其是安全用电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和性质。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六、教学媒体:

教学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塑料梳子,塑料笔杆,气球等。

七、课时安排: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

3、初步学会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根据“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

引”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的演绎推理能力。 4、体会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难点: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

三、媒体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塑料梳子,

塑料笔杆,气球等。

四、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说明 教师活动 1、用梳子反复梳头发,让学生观察头发现象;反复摩擦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在手中现象 2、你能说出这是什么现象吗? 3、解释:物体经过摩擦,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碎纸屑 5、解释: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学生活动 观察,发现,分析、交流、讨论 观察,发现,分析、交流、讨论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擦起电。 6、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 7、提问:两根玻璃棒带电相同吗? 8、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 9、提问:两根玻璃棒带电相同吗? 10、 小结:两根同样的玻璃棒,用相同的东西摩擦后,带电是相同的。 11、 实验: ①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将这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让学生观察现象。 ②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将这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让学生观察现象。 12、 小结:两根玻璃棒带电相 学生分组实 验,观察、讨 论、汇报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实验,认识同论、汇报结果 种电和异种电 同,相互推 开,说明带 两种电的 物体相互 排斥。 13、 实验: ①用丝绸摩擦 玻璃棒,用毛 皮摩擦玻璃 棒,使两根玻 璃棒带电。将 这两根玻璃棒 相互靠近,让 学生观察现 象。 14、 小结: 两根玻璃 棒相互吸 引,说明两 根玻璃棒 带电是不 同的。带异 种电的物 体相互吸 引。 15、 总结: 自然界中存在学生分组实两种电。用丝验,填写实验绸摩擦物体产记录,汇报实生的电叫正验结果。 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物体产生的电叫负电,用“—”表示; 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16、 实验:检验梳子、铅笔、橡皮、圆珠笔等与丝绸、毛皮摩擦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验证正电和负电 后带电是正电还是负电,将结果填入书上表格。 17、 作业: 阅读书33页。 五、板书设计

1、 物体经过摩擦,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用丝绸摩擦物体产生的电叫正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物体产生的电叫负电,用“—”表示; 3、 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六、作业设计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