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线旅游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大学生在线旅游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7e69e1b52d380eb62946d93

是由相关变量引起的,这些变量有个人变量、环境变量、人与环境互动变量等。 (4)Philip Kotler理论模型

Philip Kotler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揭示了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刺激与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消费者受到了来自环境和营销的刺激。Philip Kotler的另一个模型是关于机构购买者的行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机构购买者主要受四类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和个人因素。 2.3.2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不同构面分析

(一)消费者行为界定

1.消费者决策过程论。消费者决策过程论是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消费者购买、消费和处置的决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主要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2.体验论。 “体验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的体验过程,往往是一种感性的行为——消费者是在体验中购买,在体验中消费,在体验中处置。因此,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是体验过程及其效果。

3.刺激——反应论。 “刺激——反应论”是从消费者与刺激物的关系中去研究消费者行为。这种理论称为刺激——反应论或反应论。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对刺激的反应。

(二)消费者行为决定构面

1.过程决定论。过程决定论是把消费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发挥置于一定的过程中进行讨论,认为是过程因素使相关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消费者行为。购买过程、消费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和体验过程,使相应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发挥作用。

2.营销决定论。营销决定论者特别强调企业营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作用。他们认为消费者行为因为营销努力而产生。

3.行为影响论。该理论认为当强大的外因驱使消费者不需要首先对产品产生

8

强烈的感情或想法就去购买时,行为影响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必经过理智的决策过程或依靠某种情感来购买产品或服务。相反,这些购买行为起源于受外因直接影响的行为,比如促销手段、文化规范、自然环境或经济压力。 2.3.3 结论与前瞻

从以上众多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的理论都认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但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具体定义存在异议。相对来说,传统的、心理学角度的、全面揭示的、一般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从营销管理角度出发的、重点把握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战性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 大学生在线旅游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在线旅游的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在线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若根据调查结果做乐观估计,全

国有1400万大学生,假设有50%的学生一年出游一次,若每次消费在300到500元之间,则整个市场规模约为21亿到35亿!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报告的统计结果,中国在校大学生占全部网民的13.29%,占全国在校学生的64.5%(即将近1000万),且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从CNNIC公布的数据还可以算出,25岁以上的网民有5361万, 而易观国际网络旅游市场专题报告则显示2005年网络旅游人数不过200多万,按此比例可以粗略估算出,采用网络旅游方式的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比例约为3.7%。目前,采用网络旅游方式的大学生网民占大学生网民总数的比例虽然无法估算,但是,根据以上数据可以预见,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计算机操作水平高,通过网络旅游的方式去开发这个市场,与开发一般的网络旅游市场相比,更容易把市场做大,对于在线旅游的新方式在大学中推广,面临的阻力要比在社会上其他地方推广要小得多。

9

如表1所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在回答“出游方式选择”一项时,332人选择“和好朋友一起”,占总数的86.4%,而选择“参加旅行团”或“独行”的人数仅占总数的5%和8%左右,这说明青少年旅游有明显的小群体性特征;在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方面,80%即308人选择“自然风光”,12%即46人选择“人文景观”,8%即31人两者兼有,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在青少年旅游产品设计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青少年旅游的时段选择一般安排在暑假(240人,占62.5%),这是7、8月份旅游旺季造成市场压力的一个原因。

表1 各次调研在出游方式、旅游地类型偏好、旅游时间段所占百分比 项目 出游方式 类别 和好友在一起 参加旅行社 独行 旅游地类型偏好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两者兼有 旅游时间段 暑假 占总人数百分比(%) 86.4% 5% 8% 80% 12% 8% 62.5% 资料来源: 蒙睿.我国青少年旅游网络建构的初步探讨. 《旅游学刊》.

如表2所示,大学生在实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只考虑满足自身的主观愿望,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有时甚至能左右大学生的最终选择。当问及大学生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时,旅游花费被放在首位(76%的人选择该项),时间也被认为是影响旅游地选择的一个较重要因素(66.8%的人如此回答);另外,3-4成的大学生对交通、食宿、距离、安全等问题表示了担忧。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31.6%的大学生将“旅游地是否有亲戚或同学朋友”列入考虑因素范围内。这是大学生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与强烈的出游欲望矛盾作用下采取的一种变通方式。

10

表2 各次调研关于影响大学生旅游目的地各客观因素的百分比

影响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客观因素) 旅游花费放首位 时间 交通、食宿、距离、安全 旅游地是否有亲戚或同学朋友 百分比(%) 76% 66.8% 30%-40% 31.6% 资料来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如表3所示,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大学生省内游的出游率高达84.5%,国内游降为68.5%,海外游迅速降至7.6%,衰减趋势非常明显。这与吴必虎1997年对中国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所得的结论之一“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是一致的。

表3 各次调研在旅游目的地距离选择所占百分比 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距离 省内出游 国内游 海外游 资料来源:同上

百分比(%) 84.5% 68.5% 7.6% 如表4所示,对大学生旅游花费来源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5.6%的大学生外出旅游所需花费来自或部分来自家庭,可能是家庭另外给或是从生活费中省下来。从大学生旅游花费来源构成表中可知,家庭支持并不是惟一来源。用奖学金外出旅游的大学生达21.2%,做兼职赚钱外出旅游的比例略高些,达27.6%;利用一些公司的赞助经费或学校院系提供的公费出游的也有11.4%。旅游花费来源构成呈现多元化特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