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作业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作业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05d23a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f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学业水平引导

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显著的 性。( )

A.相似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似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解析: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特征表现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答案:1.A 2.A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原料,城市为乡村提供日用品、工业品和第三产业多项服务。第4题,从20世纪80年

第1页/共6页

代中期开始,由于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等原因,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3.D 4.C

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完成第5~6题。 5.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美国 D.英国

6.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 B.印度 C.法国 D.阿根廷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因而应属于发达国家。题干要求为西半球国家,故选C项。第6题,乙国三次产业的构成,其比例大致相当,各占1/3左右,应为发展中国家。题干要求为东半球国家,故选B项。 答案:5.C 6.B

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 。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要从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1)②

(2)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

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第2页/共6页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加速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成熟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该变化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二、能力素养拓展

(2019·湖南东部六校高二期中)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完成第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江南水乡,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解析:第1题,利用古诗词及相关景观图考查对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掌握,图甲诗中描述“离亭叶正稀”及雁飞可判断为秋季树叶稀疏,北雁南飞的景象;图乙诗中描述的为桂林山水的景观,桂林山水为我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第2题,考查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图甲反映的为深秋季节的景观,主要受气候影响,图乙反映的为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受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影响,即受地质作用影响。 答案:1.C 2.B

(2019·山东青岛高二期末)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4.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3页/共6页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光伏产业的发展要依托科技,而生态“蓝肺”区不具备科技优势,故D项不合理。第4题,昌九一体化利于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形成具有协作关系、紧密合作的整体,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进程;故A项正确。注意昌九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游;省内局部的强化发展,不利于全省的均衡发展。 答案:3.D 4.A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据图完成第5~7题。

5.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A.B—A—C B.A—C—B C.B—C—A D.C—A—B

6.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 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 D.A—③、B—②、C—①

7.目前该区域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下列措施最好的是( )

A.加大交通建设,从区域外运进原料和燃料,保证加工业的需求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 C.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 D.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

解析:第5题,根据城市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交通网络由疏到密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第6题,B时期最早,应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第7题,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反映了当地资源已不能满足该地加工工业的需求。从外地运进原料和燃料势必会提高成本,使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失去区域原有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工业和高科

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