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四则运算1 - 同级运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学案例:四则运算1 - 同级运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0f2c312f60ddccda38a07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四则运算中的第一种情况——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课题:四则运算

问: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同级运算的?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同级运算就是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是只有乘除法,它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同级运算就是算式里都是同一级的运算,就是说要么都是第一级运算,要么都是第二级运算,都是按从左往右来计算的。

(四)深化理解,归纳提炼: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同级运算的题,看看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出示:45-6+30 3×6÷9 2、出示:30-10+7 3、出示:30-(10+7) 4、出示:30-(3-2) 问:哪些题的运算顺序一样?

(前三题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后两题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

师:最后两题不是也只有加减法吗?为什么又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了呢?

(因为最后两题算式里出现了括号,有括号的算式是要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怎样的算式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板书:没有括号

师:谁还能说得更简洁一些?

(一道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给下列式题补充“+”、“-”、“×”或“?”,使它成为同级运算的算式。 16÷2 4 52+11 20 24 3 2

(1)请生说一说第1小题怎样填: (可以填乘号:16÷2×4=32。) (这题也可以填除号,16÷2÷4=2。) 问:为什么有两种填法?

(因为除法和乘法是同级运算,除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 师:那减法能和几种运算成为同级运算?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减法能和加法、减法这两种运算成为同级运算,其实每种运算都能和两种运算成为同级运算)

(2)那后面两题各有几种填法呢?

(第2小题也有两种填法,第3小题不止两种填法。) 师:到底有几种填法呢?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师:第三题有几种填法?谁来谈一谈? (第三题有8种填法)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真不错。 2.师:下面也是一道同级运算的题目。 ①下面是一道同级运算式题:40 5 4=( )

问:要想让( )里结果最大, 里该填哪些符号?这时( )结果是多少? 要想让( )里结果最小呢?

②如果结果等于31, 该填什么运算符号?要想等于50呢? 40 5 4=31 40 5 4=50

四、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呀?

师:老师今天也有不少收获,我欣赏到了大家的微笑,还感受到大家的热情,更领略到大家的智慧,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拓展延伸

今天同学们的冰雪世界之旅高兴吗?玲玲同学知道了也想去,如果下次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冰雪天地”游玩,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让学生尝试解决。

师:这些同学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六、作业:P8第1—4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反思]

一堂原本平淡、单一的计算课却被一群孩子演绎得如此有滋有味,不能不让教师领略到教学的魅力。如果不是在教学设计上多下一番功夫,又怎能欣赏到这样一番景象呢?计算课到底该如何定位——是以掌握方法为主、多做多练“熟能生巧”、以算促思,或是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算理、自我感悟理解通透、以思带算,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相得益彰,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专家评课:

本节课较好地处理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四则运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传统内容,以往教材直接以混合运算式题的形式出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改变了以往的编写形式,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熟练地计算,而应该定位于“从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的比较中,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把重心放在“比较”、“概括”上,如“虽然大家的方法不相同,但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观察我们解决问题所列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小组讨论:“象这样只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两个例题完成后再来比较“怎样的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呢?”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提炼,让学生切实从所列算式的意义中感悟“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教材处理的独到之处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学生并不陌生,这节课怎么上得不枯燥乏味?教师适当地增补了“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的概念,既使学生感到新鲜、具有挑战性,又给思维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你是怎样理解同级运算的?”从学生的回答中反映出他们已经体会到“同级运算“的概念比“只有加减、只有乘除”的表述要精辟多了。

此外,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如“给式题补充?+?、?-?、?×?、???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级运算”,“要想让结果最大,方框里应该填什么运算符号?要想让结果最小呢?”一题多练,一题多变,层层加深,使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课堂生成精彩纷呈。

3、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如从“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式题中归纳出“只有加减的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这正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过程,即从有代表性的部分具体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加以综合,从而概括出反映一般本质的结论。

其次还渗透了类推思想。“加减被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是否就是第二级运算呢?”这是学生的合情推理,教师给于高度评价。教学完同级运算的顺序整理后,教师让学生“再举出几个类似的算式,看一看也有这样的特点吗?”指导学生举一反三。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意图以及新课程的倡导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