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105e0690c69ec3d5bb75b4

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摘要: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英汉思维方式之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 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拟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对策,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引言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一方面,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制约着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Kobayashi & Rinner, 1992;王文宇、文秋芳,2002)。EFL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始终都离不开母语的参与(刘宽平、周业芳, 2004)。英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展示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上选词不当,搭配错误;句法上逻辑关系混乱,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语篇上层次不清,用汉语思维,逐字翻译等等情况比较普遍。了解汉英语言句法的差异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是很重要的。以下结合学生 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英汉思维方式、语言差异的角度对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逐一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使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克服因母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干扰,提高写作技能谈几点看法。

1. 措辞

用词的虚与实问题

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体现在语言上,汉语“实”而英语“虚”。 如在写到旧中国人民的生活时,学生喜欢表达为“In the past, the Chinese people led a life in deep water and hot fire.”这种用法非常形象生动,但却让英美人士迷惑不解,而他们习惯用的却是“led a life of extreme hardship”。 思维方式制约着表达习惯思维是写作活动的基础;写作不仅是语言活动,而且是思维活动(Kelly, 1963)。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连淑能,1993)。汉语较少使用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有的学生误将“桃李满天下”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 而英语peach和plum并没有“弟子”、“学生”的意思,正确的表达应该是one s pupils or disciples。再比如,在表达“下岗工人”这一说法时,有的学生写出了“off-duty workers”;而off-duty指的是“下班”或“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正确说法应该用laid-off workers。同样,“锅碗瓢盆”抽象概括为cooking utensils,而不应按字面逐一翻译。(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汉词义不对应的问题

英语词、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学生写作多用汉语思维,思维影响语言的表达。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受母语影响,喜欢使用从英语中找出与汉语词相对应的词,这样不知不觉地把英语当作汉语一样的东西看待,汉语词义严谨,涵义窄,独立性大,容易自由组合成词语,学生按照汉语语言习惯套用英语单词来进行英语的组词造句,作文中常出现类似:山区→mountain districts,家庭教师→a family teacher,售货员→a

selling goods person,抓住机会→catch/grasp the opportunity ,机会小→a small opportunity等这样的错误。汉语词较具体,英语词较抽象,概括性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要表达具体事物时,由于英汉词语义的不完全对应,常误用英语中的抽象词来对应汉语的具体词,如汉语“工人”指在工厂干体力活的人,英语“worker”一词,在Longman Dictionary Contemporary English释义为“a person or animal that works esp. in the stated job: unskilled workers, office workers, farm workers。由此可见,汉语“工人”一词与英语“worker”一词并不完全对应,英语中“worker”泛指工作、干活的人,含义广,不管是脑力劳动者的“职员”,还是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都可用“worker”一词来表达。如要指具体事物,要添上一些具体词来进行区别,如assembly line workers, factory workers, manual workers , technical workers, white collar workers。

王佐良先生(1981)曾说:“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词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内在的、隐含的或附加的意思。如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一词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对应的,然而内涵却不同,中国人较蔑视狗,常把“狗”一词用作贬义,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西方人把“dog”一词用作褒义,许多人将狗当宠物养,认为“A man’s best friend is his dog”(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狗)。例如英语中”peasant”一词含有贬义,指“乡下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与汉语表示积极的,正面涵义的词“农民”不能等同起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只注意学习词汇的字面意思,不注意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忽略比较中英词汇的涵义。然而,作文的措词对文章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 2. 句法

2.1. 2·连接词的问题

英语思维重视形式逻辑与汉语思维重视辨证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换言之, 汉语文章有时并不需要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或其他的语言手段来表现,而是靠层次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也就是说,段落内的连贯更多是依靠语义,依靠句子表达的事件的内在联系、内在逻辑来实现连贯的;而英语句子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英语文章注重形式联系,常采用各种连接手段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副词、介词等连接词。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but,if,s。,because等,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汉语如没有连接词,只是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关系表达清楚。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 not run away with them.)。又如雪莱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译成汉语省略if: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2 句式主、客观倾向问题

汉语思维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语言的主观性强,更多地以人作主语; 而英语思维则注重\对立\强调\物我两分\语言力求客观, 更多地以物作主语。(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 王海莺)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汉语里,采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作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受此影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沿用汉语的思维,极少采用非生命指称主语,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I think”,“we must”,“someone says”,“you should”,“let s”等主观倾向明显的表达,少用“It can be argued that”,“It is estimated that”等句型结构。例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用汉语表达则为“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英语写作中,善于用非人称主语句,可有效地减少汉语腔。再比如,“不同的人对考试有不同的态度”。(a)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b)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显然b句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更趋客观、公正,让人容易接受。另外,句中若有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汉语常常是叙事部分在前,表态或发表评论在后,或者先讲原因后叙结果;而英语的顺序则相反,往往是先表态(判断、结论等),后叙事(事实、描写等),或先讲结果后叙原因。

3.篇章

美国学者R.B.KaPIan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hnear),而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的修辞结构呈螺旋型(circular)。英语段落呈直线型展开是指先有主题句后接一个个白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与此相反,先有例证句,最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而汉语段落呈螺旋型是指作者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胜题外围“团团转”,或“旁敲侧击”,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最后进入主题,使英语族人读了困惑不解(kaPlan,1966:10)。英美人在谋篇布局上遵循着“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等特点,也就是英美等西方人的直线型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的段落层面或语篇层面俯拾皆是。例如: An inerease oradeereaseinthePrleelevel砚加c打the eeonomiewell一beingoffo~rs.Oneofthebest一known

examPlesoft址5inAnleriean坛storytookPlaeethroughoutthe late18(X)5.而eesweregoingdown,andthiseausedmuch disPleasuretof亩nlers,whowerestillrelativelynumerous. Manyf如11erswereindebt:theyhadborrowedmoneytobuy landandequiPment.Afarnlermighthaveborrowed$50(),and if址sf血rnlmade$5(X)Peryearoverhlseosrsandliving exPenses,he而ghthoPetoPaythedebtoffinaye毖Ifthe Prieesthefanllerreceivedwentdown,say,to$250Peryear’、r madeitverydiffieultforhimtoPayoffhis$5田debt.These faetsshowhowdireetlytheimProvementoffarlllers’l呈fe

dePendsonthePrieesoftheirf自nnProduets

这是一个“概括一举例式的语篇。首句是一个主题句,道明了全段的主题思想,接下来的例证部分展开的是首句的内容。离合、迁回间接的方式来阐述。例如: (l)Three Passions,sim Plebutoverwhelminglystrong, havegovernedmylife:longingforlove,thesearehfor

knowledge,andunbearablePityforthesufferingofmankind

(2)揭望爱,寻求知识和对人类茜难的深切同情,这是支配我的生活的三种简单而无比强烈情感。(l)是个十分简单地道的英语句子,典型地表现了英语思维先总述后展开的所谓直线型方式。其译文句(2)应算是相当切合于原文、地道的中文。但却由于表述顺序的颠倒,主位与述位的部分变换,体现了大不相同的思维方式,即先分述后总结的所谓中文螺旋式。

四、结束语

由于汉英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平时在英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知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英汉语言存在的差异,尤其是词义差异,勤写多练,通过实践缩小母语思维的干扰作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