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消防系统操作规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变电站消防系统操作规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55fe30be23482fb4da4cf2

B、用秤重或提起来检查,确定充装有灭火剂。 C、没有明显的损坏、腐蚀、泄漏或有喷嘴堵塞等现象。 D、压力表的读数应显示在工作压力范围内。 E、使用温度为-20~+55℃。

F、每月检查如发现压力表指针降至绿区或一经开启必须重新充装灭火剂。

4.1.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期火灾;干粉灭火剂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4.1.2.1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操作步骤:

在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物5m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气瓶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按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拨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根部,另一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

3

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喷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被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复燃的现象,可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4.1.2.2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检查保养:

(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在-5~+45℃为好。

(2)灭火器应避免高温、潮湿和有腐蚀严重的场合,可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

(3)每年检查干粉是否结块,储气瓶内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泄漏。检查储气瓶时,应将储气瓶拆下称重,称出的重量与储气瓶上的钢印所标的数值是否相同,如小于所标值7g以上时,应送维修部门修理。如系储压式则检查其内部内压显示器的指针是否指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已在红色区域,则说明内部压力已泄漏无法使用,应赶快送维修部门检修。

(4)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再充装,在再充装时,绝对不能变换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即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不能换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

4

剂。

(5)每次再充装前或灭火器出厂三年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对灭火器筒体和储气瓶应分别进行。其水压试验压力应与该灭火器上铭牌或钢印所示的压力相同。水压试验合格后才能再次充装使用。

(6)维护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修理、再充装应送专业维修单位进行。

4.1.2.3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电气设备的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等场所的初期火灾。 4.1.2.4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操作步骤:

将二氧化碳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m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o。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在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4.1.2.5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检查保养:

(1)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不得接近

5

火源,环境温度在-5~45℃之间为好。

(2)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每半年应检查一次重量,用称重法检查。称出的重量与灭火器钢瓶肩部打的钢印总重量相比较,如果低于钢印所示量的50g的,应送维修单位检修。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每次使用后或每隔五年,应送维修单位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与钢瓶肩部所打钢印的数值相同。水压试验的同时还应对钢瓶的残余变形率进行测定。只有水压试验合格且残余变形率小于6%的钢瓶才能继续使用。 4.1.2.6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操作示意图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