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5c99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

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阶段性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食传承与健康

《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和第二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徽州臭豆腐、陕西挂面等,也展示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法榨油。但是,后者也随即遭到了批评,因为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并芘。

能入选“舌尖中国”的美食有四个标准:一要健康,二要真实,三要相对日常,四要解馋。所谓美味的真实,又有两个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有传承。

对照这些标准,徽州古法榨的油就有些不符合。因为,如果经常食用古法榨取的油,难免会对健康有害。食用油并非一种食品,而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更需要注意这种食材是否健康。好在经过多年的健康传播,一些人已经知道这种古法榨出的油对健康不利,而且现在公众消费的食用油也是经过精炼处理,减少了烹调时的油溶烟雾(其中包含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和多环芳烃),从而把致癌的危险降低了许多。这集的导演陈磊表示,之所以要表现古法榨油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如同任何领域的传承一样,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经过现代实验科学的验证,无论是国人的饮食还是国外的饮食,都有很多传统食品与健康并不相符,好吃和传承就会出现矛盾。

一般来说,美味或好吃是一种食物能获得人们青睐并传承下来的第一个关口,这在人的进化中已经得到验证。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体内都有一种苦味基因TAS2R16,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一基因表达得更充分,因而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吻合。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所以,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包括种植、培育、捕获和烹调。所以,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但是,好吃未必就有利于健康。虽然美味的食物大多有利于健康,但却还有一些美味的食物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冒死吃河豚”就是对美味与健康互相矛盾的一种经验解释。推而广之,就美味食物的传承来看,中国人的饮食也有很多被现代实验科学证明是不健康的。

比如,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鼻咽癌的诱因有遗传、病毒和环境等因素,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粥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食物,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但是,长期

吃咸鱼、咸菜等腌制咸食却容易诱发鼻咽癌,因为咸鱼的制作方法导致了致癌物的产生。

广东沿海地区有一种待鱼变质、发胀、发臭以后加盐腌制的咸鱼,这样的鱼含有大量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能直接诱发癌症。可以看到,咸鱼粥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美味食物,而且具有传承,但是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却不利于健康。因此,这样的美味和传统饮食方式就需要改变,如此才有可能摘掉“广东癌”的帽子。

由于没有剧透,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2》还有多少类似徽州古法榨油的美味饮食。如果在剧中除了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能在科学上把关,顺带进行健康饮食的科学传播,意义会更大,也会更好看。

1.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徽州的古法榨油遭到了批评,因为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丙芘。

B. 徽州古法榨的油不太符合“舌尖中国”的美食标准,它不属于美食,常食用对健康有害。

C. 徽州的古法榨油能入选“舌尖中国”不是为了展示一种榨油技术,而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D. 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其中包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食用对健康不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是5000—6000年前,苦味的食物都有毒,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

B. 人们会主动排除掉苦味,选择美味的食物,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但美味并不一定健康。

C. 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一些咸鱼等腌制品含有大量亚硝胺,能直接诱发癌症。

D. 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咸鱼粥,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好吃和传承需兼顾才可取。

B. 美味或好吃是人们选择食物的首要标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选择自然美食到人工制作美食的过程。

C. 徽州古法榨的油和广东咸鱼加工方式落后,因而类似的加工方式需要及时改进。 D.这类节目除了要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还要能科学传播健康饮食,这样一来,节目才有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建成(太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房玄龄谓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己未,太白复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太子,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

癸亥,立世民为太子??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王有大功于天下 .B.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 .C.建成召元吉谋之 .

D.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龙光射牛斗之墟 .农人告余以春及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B. 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C. 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D. 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在以农业为本的中华民族,谷神和土神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用以指代国家。

B.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武王死后,又辅佐成王平定了“三监之乱”。此处“行周公之事”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商量劝李世民灭掉建成和元吉。

C.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原是诸侯的媵妾住处,汉时太后的长乐宫在东边,又指太后住处,其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D. 癸亥,干支之一,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为争皇位而明争暗斗,形势日益严峻,而唐高祖却举棋不定。 B.建成和元吉两人未带随从进入玄武门,结果被世民伏击,两人都被世民射死。 C.玄武兵变之时,皇上还不知情,见尉迟敬德带武器进来,大惊失色,没了主意。 D.兵变之后,陈叔达等人极力歌颂李世民,皇上只好顺势将皇位传给李世民。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

(2) 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太子,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9—10题。

赋得残月似新月 (明·袁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