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6ebf7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5

的测试。在测试形式上,应建设大学英语试题库,并推广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测试。

其他多样化测试以校本考试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需求和现状,制定并颁布校本考试大纲,实施校本考试。校本考试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测试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和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基本信息数据,构建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反馈。其次,多样化测试还包括校际或地区联考以及全国统考。专业考试机构或校际联合的专家组织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综合语言能力、单项语言技能或专门用途英语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专业需要自主选择参加校际或地区联考。

大学生英语能力综合测试是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手段,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能以测试主导或替代教学。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指导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语言测试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合理利用大规模考试所提供的数据,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形成性评价与测试,从而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5.3评价与测试的保障

评价与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与测试体系的顺利运行,合理使用评价与测试结果,有效地反馈教学,需要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保障各项评价与测试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同时,为有效地开展评价与测试工作,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理论和实践能力,处理好测试与教学的关系,掌握先进的评价与测试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数据分析方法,报告更有价值的评价与测试结果。总之,大学英语课程应构建专业化的评价与测试体系,建设专业化的评价与测试机构,健全大学英语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和反馈机制,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6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办法与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更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教学手段是开展教与学时使用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现代教学手段。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1 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要体现灵活性与适应性,目的是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应注意吸收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理念,使用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6.2 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因此,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

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微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网上交互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涵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师辅导、学生练习、作业反馈、学习评估等环节的完整教学体系。教学系统应具有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功能,体现其易操作性、可移动性和可监控性等特性,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需求的材料进行学习,能记录和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要密切关注移动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现代化,应把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放在首位。教师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7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支持课程管理等提供的直接教学条件,也是帮助师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提供的显性或隐性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各高校应围绕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课程资源等三大部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建设。

7.1硬件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应具备语言实验室、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等基本硬件环境,并充分利用学校其他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需求。各高校应通过校园宽带网或无线局域网支持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

建设专门的校园外语电台、数码编辑室、语言录播室等硬件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环境和条件。

7.2 软件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环境作为计算机网络支撑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物理空间的延伸,包括支持网络课程教学的软件工具以及实施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特点,引进或开发以网络教学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应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库、数字化影视库、音视频在线点播系统等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要与网络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吸引学生在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使网络课程成为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开展交互学习和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

7.3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直接条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网络教学系统。

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等。完善的教学大纲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选材内容、设计体例和载体形式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应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其他优秀教材,积极推进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各高校也应重视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或编写,尤其要在现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中,选用与课程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应注重其思想性、权威性和相关性,兼顾拓展性和多媒体性。

网络教学系统应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教材相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展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课程网站、课程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