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中国地缘政治环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专家剖析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723813783e0912a2162ad7

源于文化的范畴,它是建立互信的重要基础之一。周边国家从语言、宗教来看,尽管每个国家各有特色,但还是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如俄罗斯文化、日本文化、突厥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等。在这些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文化发挥作用最多的,可以说是日本文化,但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破坏了两国间的交流传统,日本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至今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死结。近年来,我们每年在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中做一次问卷调查,要求他们对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从好到坏做排序,结果是,90%以上的人把巴基斯坦排在第一位,排在最后的是日本,其他国家的排序有所变动。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在我周边关系中,文化起的作用不大。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我国周边关系的现状,表明我们在周边关系的协调中缺乏软实力。

周边关系之外,我们再考察一下与大国的关系。一般来说,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是大国中最重要的。这四个行为体中,俄罗斯、日本是我邻国,美国、欧盟则远离中国。这种“两邻两不邻”的关系中,地缘政治因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分述之。

俄罗斯与中国有共同边界4000余公里,但与中国接壤的主要是远东。这一地区虽然面积大,资源丰富,但人口很少,产业分散,是俄罗斯的不发达地区。中俄之间除能源外,其他交往主要发生于中国东部与俄罗斯西部之间,空间距离提高了交流的成本,也使两国在一系列重要的外交、军事、经济、安全等领域,优先方向、合作对象、防范对手有显著的不同,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挑战。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交流条件极佳,在我对外交流中,它是地缘条件最好的,但其他方面的原因严重限制了交往的水平和规模。近年来,随着对钓鱼岛争议的升级以及日本政府对侵华史认知的不断否定,中日两国在安全方面的冲突达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在此过程中,日本作为西太平洋岛链一部分的地缘政治作用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国内学术界和媒体都有不少议论,认为在中日或中美发生军事对抗时,日美将利用其位置上的优势对中国实施封锁,对此,下文还有详述。

中美之间隔着辽阔的太平洋,这是一个巨大的地理障碍,大大提高了两国之间的交流成本,限制了交流规模。尽管空运和海运越来越发达,但时间和经济成本不可能弥补空间造成的损失。“二战”以后,美国取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并在太平洋中有一系列由岛屿构成的领土和管辖地,如夏威夷、关岛、塞班岛、中途岛等,其上都有重要的军事基地。另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还有几个重要的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这使得美国的全球战略在太平洋地区获得了全面的支持。显然,如果中美发生军事对抗,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从另一方面讲,如果美国越过太平洋对中国发动战争,那么,它的很多优势都会被大洋所减弱。应该说,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是中美双方应有的愿望和责任。

欧盟有27个成员国,占了欧洲(俄罗斯除外)面积、人口和生产的绝大部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距离比美国近,而且同处欧亚大陆,这使中国与欧盟间的交流要方便得多。欧盟与中国没有近邻之间的麻烦,没有军事安全方面的争议和冲突,因而合作空间更为广阔。特别是欧盟在政治、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多元特征,可以对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2011年,渝欧快铁开通,从重庆到德国的杜伊斯堡只需要13天。2013年夏,中国货轮成功试航了北极航道到达欧洲,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道缩短时间约半个月,这些新的海陆交通方式,无疑会大大提高中欧之间的运输效率,将对扩大交流提供更多条件。

总之,中国与俄、日、美、欧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各异,不变的是之间的空间位置,可变的是之间的交流条件,只要双方有共同的愿望,空间造成的问题总是可以减少的。 四

近年来,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变得很热,这里就几个与地缘政治关系密切的问题简单谈一下看法。

1.海防与塞防。海防塞防之说出现在清朝末期,当时,中国东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海上威胁,西北(新疆)面临俄罗斯帝国的武力扩张,因腐败而国衰的清政府无力两线作战,遂出现塞防海防孰轻孰重、保海防还是保塞防的争议,问题的核心是要不要新疆。显然,海防塞防都是对外的,然而,目前我东南沿海安全面临的是与多个海上邻国的领土、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的争议,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很大不同,但仍可将其列入外患。而对新疆安全与稳定造成的重大威胁来自于新疆分裂主义,是内忧,不是外患。因此,套用海防塞防的说法来描述目前东南沿海与新疆的安全问题是不妥的,特别是对新疆而言。第一,新疆的邻国都是我友好国家,其中俄、哈、吉、塔四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是我们的安全合作伙伴,对它们根本不存在“防”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合作。而对新疆分裂主义,是如何消除内忧的问题,不应把它与海防问题并列。

2.与上述一点有关的,是关于西太平洋岛链的一些看法。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以及东南海域争议的激化,中国被岛链封锁的担忧也越来越强,但这种情绪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世界上有能力在西太平洋封锁中国的,只有美国。但封锁的前提是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有足够的攻击手段,那么岛链本身及其上的美军基地就处于腹背受敌的位置,反而容易受攻击。显然,问题不是岛链包围中国,而是中国有无能力从军事上在西太平洋遏制美国。也就是说,地缘政治条件对不同的政治、军事力量来说,作用是不一样的。

3.中国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问题。随着北冰洋航道的开通,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路遍布四大洋。到目前为止,除了西非近海受索马里海盗威胁之外(这一威胁不是针对中国的),其他基本是安全的,而保证安全的基础是正常的国家关系与合作。这一情况说明,通过合作保证安全是最现实、成本最低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几年前热过一阵的修运河、建军港一类建议,最后都放弃了,原因就是它们缺乏科学的依据。进一步讲,与中国海上运输线重合度最高的是日本和韩国,虽然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在降温,但在海洋运输通道安全上,在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合作。还有,南海争议已持续多年,近期内也不可能解决,争议国也没有封锁对方海上运输的打算,因为这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当事各国应该有能力不使局势恶化到那一步。

至于认为印度威胁中国在印度洋的海上运输的说法,也没有多少道理。印度如对中国封锁印度洋,就意味着两国的全面战争,在此情况下,印度舰队开到太平洋与中国作战只能处于绝对劣势,而中国海军去印度洋打仗,同样没有任何优势。

因此,中印之间只能是地面战争。如果中印之间真的再爆发一场战争,印度并没有什么地缘优势,唯一可看到的是它的海军可以在孟加拉湾对中印边界附近的战斗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但这并不会发挥多大作用。

总之,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不坏,问题是从何种角度去看。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条件很难改变,邻国更不能选择,应该更多地从积极方面去观察、改善、利用这些条件。在一个国家的对外决策中,政治文化传统、现实的利益、外部力量和地缘政治环境是决定性的四个因素。以上简要地分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可以说是基本国情中的地缘政治因素,这是我们考虑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作者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zd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