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模块综合考试题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拓展模块综合考试题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899744d5ef7ba0d4a733ba9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估量(liàng) 给(gěi)予 嫉(jí)恨 豁(hu?)然开朗 ....

B.妲(dá)己 苑囿(y?u) 攒(zǎn)射 夔(kuí)门 ....C.长歌当(dàng)哭 桀( jié)骜 浸渍(zì) 菲(fěi)薄 ....D.绯(fěi)红 诅(zǔ)咒 洗涤(tāo) 啃噬(shì) ....

2.下列词语写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冢 笔走龙蛇 浅帧低唱 阴谋诡计 B.尘滓 汗流夹背 桀骜锋利 绵里藏针 C.微漠 销声匿迹 察颜观色 旁征博引 D.蹂躏 同盟鸥鹭 各行其是 战战兢兢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缱绻(依恋,感情好) 茶坊酒肆(铺子) 艳羡(羡慕) 端详(仔细地看) ......B.面面相觑(看) 自惭(惭愧)形秽 苦楚(痛苦) 难堪(忍受) ...C.觥(酒器)筹交错 毁书(书籍)斩使 惆怅(失意) 雅(高雅的含义)意 ....D. 茕茕孑(孤单)立 荒诞不经(正常) 不以为然(正确) 用度窘(贫困) ....4.对下面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 ①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⑤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⑤①②④③ 5.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____着。

② 抬头只见寒鸦万点,_____着夕阳,掠过枯树林。 ③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______一口气。

④ 维纳斯??为了自身的美丽,她下意识地______起了双臂。 A.伏 驮 嘘 藏 B. 守 披 叹 收 C.踞 照 松 藏 D. 伏 洒 吸 拾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尤其是来自克里特岛那些壁画上人物的眼睛,简直像打开的灯!直叫我看得神采焕发! D.“听清楚了,”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齐声回答。 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温州财团在炒热了上海和杭州的楼盘后,开始挥师苏州、北京等地,在当地楼市上可谓“兴风作浪”。

B.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落,那摧枯拉朽的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冬天要来了。 C.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再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 D.这个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差。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B.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

C.学校及时就这一事件对全体师生和党员、团员进行了一场法制教育。 D.继承和发扬传统又突破传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9.下列各句中,表达方式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阴山一代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议论)

B.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描写)

C.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说明)

D.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描写) 10.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洪水卷走了大树,卷走了牲畜,卷走了屋舍,但卷不走我们“严防死守”的决心。 B.成群的鸽子又漫步在当代商城前的草坪上,它们是和平天使,是当代文明的象征。 C.郝海东一记远射,又硬又刁钻,犹如“长二捆”火箭升天,皮球直飞向对方球门。 D.玫瑰红得热烈,杜鹃粉得妩媚,但多少有些招摇;只有洁白的水仙,才称得上纯美。 1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特别自21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______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_______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_______再次地感觉到,_______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_______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A. 因而 但是 不仅 而且 而 B. 因此 不过 不仅 而且 但 C. 因而 可是 不但 并且 而 D. 因此 但是 不但 并且 可

12.对《老人与海》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走得还不够远,二是孤军奋战。

B.《老人与海》除了推崇一种“硬汉精神”外,还给我们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

C.《老人与海》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

D.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即使他是一个捕鱼人。 13.下面关于应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议纪要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所使用的公文。

B.会议纪要的格式一般比较固定,通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C.简,是简报最显著的特点。一期简报甚至只登一篇文章,几段信息。

D.总结是应用文,要注意语言准确、平实、简明。不能运用描写,引用事例,只能以叙述为主。

14.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 B.词是诗歌的一种体裁,起于唐代,盛于宋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沁园

春·长沙》的体裁是“词”,因此,它属于古典诗歌。

C.诗歌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抒情见长,二是具有音乐美,讲求节奏和韵律,三是语言凝练精美、生动形象。在一首诗中,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D.欣赏诗歌时,讲究理解词义,解读关键语句的内涵;讲究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要发挥想象和联想,同时要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5.对下列句子的出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B.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庄子·尽心上》 C.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D.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二.填空题:

2.说明文是一种以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种,是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以________为目的。分两类,一类是对________的说明,一类是对________的说明。 6.词又叫________,________等,包括小令________,________。

曲包括________和剧曲,元杂剧四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________”之称,后人评论其书“飘若浮云________,”与其子________并称“二王”,所写的《___________》是一篇诗序。 15________是20世纪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________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________,《丧钟为谁而鸣》。

18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________,与中国的鲁迅________,英莎士比亚的________,西班牙塞万提斯________,世界四大艺术典型。

20散文《想北平》作者是________, 原名________,现代作家。话剧________,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剧本有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是对双方就同一问题,采取公开对立或基本对立的立场,否定或反驳对方的主张,同时证明自己观点的口语交际方式。 25《六国论》的作者________,是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27《国殇》是一首追悼________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 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选自楚辞中的________。楚辞是继________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中的________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是文学的代名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两大创作风格的源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3.记叙文的线索指什么?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5.什么是格律诗的押韵?有什么要求?

7.散文除了“形散而神不散”外还有那些特点? 10.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

15.以《阿房宫赋》为例,说明赋这种文体的特点。

16.小说《祝福》中有那些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20.什么是简报,简报有什么特点。 21.《六国论》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又从那些方面展开论述证明论点的。作者分析六国败亡的教训,其用意是什么?

四.阅读理解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 一 )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生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① 。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就是精神上的中毒, ② 。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③ 。

要 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的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6、在文中①②③处各有一句话,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②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 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B ①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②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③“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C ①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②“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③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D ①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②“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③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17、 在被划横线处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诊治 B、治疗 C、诊断 D 、救治

18、对文中加点的两个“欠缺”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欠缺’都是指没有趣味,趣味狭窄。

B、两个“欠缺“都是指根本不知,知得不周全,不正确。 C、第一个“欠缺”指根本不知,第二个“欠缺”指没有趣味。

D、第一个“欠缺”指没有趣味,趣味低劣,趣味狭窄。第二个“欠缺”指根本不知,知得不周全,不正确。

19、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明三种流行的毛病时,分三段排列,使行文变得疏朗。 B、说明三种流行的毛病只是说出病象,点明危害,并未举例详述。 C、知、好、乐都是精神领域的活动,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