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试题库附答案版1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融学试题库附答案版1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918691ca76e58fafab003e6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13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B )。 A.M0 B.M1 C.M2 D.M3

13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B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13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C )。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138.如果( C ),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13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C )。 A.2 B.3 C.4 D.5

14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41.如果K=4,r=10%,e=10%,则C为( A )。 A.5% B.10% C.15% D.20% 142.内生变量是由( B )。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43.基础货币等于( C )。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4.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D )

A. 一国政府与工商企业 B. 一国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 C. 工商企业与家庭个人 D.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145.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B )。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清算业务 146.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 C )。 A.其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相对自主性 B.其调控监管一国金融的相对自主性

C.其制定实施货币政府,调控监管一国金融的相对自主性 D.其调控货币供给的相对自主性 147.分散多元的货币发行( C )。

A. 有利于货币供求适度 B .有利于币值稳定

C. 易使货币发行失控 D.易使货币发行汰劣存良 148.( D )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 .国际收支平衡 D. 稳定物价 149.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C )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150.货币政策时滞即( D )。 A .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 货币政策制定过程 D. 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等时间过程 151.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旨在( D )。

A )。 A.灵活调节货币供求 B.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 C.保障金融安全

D.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

152.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 B )。

A .很有效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153.货币学派把( A )视为名义国民收入的基本决定力量。 A.货币供给 B.货币需求 C.货币流通 D. 货币替代

154.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个体会得利的是( B )。 A.债权人 B.浮动收入者

C.货币财富持有者 D.靠固定款金维持生活的人 156.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被称之为( C )。 A.信用膨胀 B.投资膨胀 C.通货膨胀 D.消费膨胀 157.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 C )。 A.生活费用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

158.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B )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159.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的关系是( C )。

A.正比例关系 B.倒数关系 C.交替关系 D.没有关系 160.通货膨胀和失业在长期中存在的关系是( D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交替关系 D.没有关系 16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B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 162.在通货膨胀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D )。

A.从企业的利润中取得收益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科技工作者 D.政府

163.有关通货膨胀成因的凯恩斯的需求拉上假说的理论缺陷在于( A )。 A.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共生 B.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不共生 C.假定通货膨胀与失业共生 D.假定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共生 164、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C )。

A.经济现象 B.社会现象 C.货币现象 D.价格现象 165.下列( B )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166.下列( D )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消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167.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 B )提出了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A.马歇尔与费雪 B.麦金农—肖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68.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是以( A )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市场经济国家 D.计划经济国家 169.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是指( C )。

A.金融约束 B.金融风险 C.金融抑制 D.金融滞后

170.政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可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良性经济循环的经济现象,这称之为( B )。

A.金融促进 B.金融深化 C.金融抑制 D.金融约束

171、根据麦金农的分析,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被压抑,一般的企业或家庭要取得有组织的金融机构的贷款( B )。

A.比较容易 B.比较困难 C.比较灵活 D.比较死板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 B. 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D. 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便于交易 E. 可节约金币的使用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

A. 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 B. 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 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D. 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 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3.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 )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外汇储备 C. 支付手段 D. 价值储藏 E. 流通手段 4.货币按价值构成划分,货币形式主要有( )

A. 实物货币 B. 贵金属货币 C. 信用货币 D. 铸币 E. 代用货币 5.纸币可以是:( )。

A. 信用货币 B. 代用货币 C. 国家纸币 D. 铸币 E. 基础货币 6.现代信用货币可以是( )等形式.

A. 钞票 B. 定期存款 C. 信用卡 D. 支票存款 E. 电子货币 7.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ABCD )。 A. 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 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 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方法 D. 确定货币的价值

E. 确定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 8.金本位制包括(BCE )。

A. 复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跛行本位制 E. 金币本位制

9.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流进,则会引起( )。

A. 信用扩张,通货增加 B. 本位币汇价上升 C. 物价上涨 D. 贸易顺差 E. 外汇收入增加

10.支票存款较之现金有下列特点:(ABC )。 A. 不容易丢失和被窃

B. 便利大额交易,可以节约流通费用

C. 支票可按所需金额签发,从而免去了找零和清点的麻烦 D. 由于有银行信用的支持,更容易被人接受 E. 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 AB)。

A. 到期偿还 B. 支付利息 C. 存在买卖关系 D. 出具担保 E 信用委托

2.信用是(BCD )。

A. 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行为 B. 一种借贷行为 C. 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D. 一种特殊

的价值运动形式 E. 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3.信用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 债权债务关系 B. 时间间隔 C. 商品交易 D. 信用工具 E. 银行中介 4.与商业信用相比较,银行信用有以下特点:(BCE )。

A. 直接信用 B. 间接信用 C. 可以突破资金来源的期限限制 D. 贷款方向受行业限制 E. 贷款方向不受行业限制 5.国家信用的主要作用有:( ABCE)。

A. 增强国家在计划资金分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B. 集中重点建设资金

C. 满足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 D. 用国家的更高级信用替代其他信用,减少风险。 E.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6.( ABE)是消费信用的主要作用。

A. 扩大当前消费总量; B. 促进商品销售、扩大产出;C. 促进物价上涨; D. 减少商品出口,增加进口;E. 提高消费的总效用;

7.商业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商业信用有( ACD )等方面的局限性。

A. 信用规模 B. 商业票据 C. 运用范围 D. 经济周期 E. 物价水平 8.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因素有:( ABCDE )

A. 消费观念、 B. 社会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 C. 消费观念、 D. 文化传统 E. 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

9.国际信用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BE )。

A. 出口信贷 B. 国外商业性借贷 C. 国际银行贷款 D. 补偿贸易 E. 国外直接投资 10.信用有如下经济功能:( ABCDE )

A. 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B. 促进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C. 节约流通费用 D. 促进资本集中 E. 调节经济结构

1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AB )。

A. 到期偿还 B. 支付利息 C. 存在买卖关系 D. 出具担保 E 信用委托

12.信用是(BCD )。

A. 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行为 B. 一种借贷行为 C. 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D. 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E. 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13.信用的基本要素包括( ABD)

A. 债权债务关系 B. 时间间隔 C. 商品交易 D. 信用工具 E. 银行中介 14.与商业信用相比较,银行信用有以下特点:(BCE )。

A. 直接信用 B. 间接信用 C. 可以突破资金来源的期限限制 D. 贷款方向受行业限制 E. 贷款方向不受行业限制 15.国家信用的主要作用有:(ABCE )。

A. 增强国家在计划资金分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B. 集中重点建设资金

C. 满足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 D. 用国家的更高级信用替代其他信用,减少风险。 E.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16.( ABE)是消费信用的主要作用。

A. 扩大当前消费总量; B. 促进商品销售、扩大产出;C. 促进物价上涨; D. 减少商品出口,增加进口;E. 提高消费的总效用;

17.商业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商业信用有(ACD )等方面的局限性。 A. 信用规模 B. 商业票据 C. 运用范围 D. 经济周期 E. 物价水平 18.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因素有:(ABCDE )

A. 消费观念、 B. 社会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 C. 消费观念、 D. 文化传统 E. 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

19.国际信用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 BE )。

A. 出口信贷 B. 国外商业性借贷 C. 国际银行贷款 D. 补偿贸易 E. 国外直接投资 20.信用有如下经济功能:( ABCDE )

A. 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B. 促进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C. 节约流通费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