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924d1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8

二、指导练习

1. 完成教材23页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要计算“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就是求圆柱灯箱的侧面积。 2. 完成教材23页练习四第7题。

明确题意:所用黑布的面积应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上底面的面积之和;所用红布的面积是圆环的面积,即: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3. 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10题。

明确计算步骤: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直径,在计算水桶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它们的和就是要用铁皮的面积。 4. 完成教材24页第11题。

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强调:根据要求要注意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5.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14*题。

思考提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圆柱的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9题。

引导提问:求做这个灯笼用了多少彩纸是不是求一个完整圆柱的表面积? 思路:先计算出完整的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再减去上下两个口的面积。 2.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12题。 3.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13题。

引导提问:观察示意图,思考:若将一个圆柱截成2段,表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表面积会比原来增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如果截成3段呢?(会增加4个底面的面积) 如果截成4段呢?(会增加6个底面的面积)

指明题中2m是无用条件。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四第5、6、8题。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练习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求圆柱表面积的解答能力。因此在做每一道练习题时都抓住本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要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而圆柱的底面积则需要用到圆的面积公式。

第四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能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让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课件出示: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并引导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板书)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 50×2.1=105(立方厘米)

②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③ 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0.5×2.1=1.05(立方米) ④ 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π×半径×半径×高,用字母表示是V=πr2h) (4)学生完成教材25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 教学教材26页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并汇报。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因为502.4>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水够喝?(当保温杯的容积大于1L时,水够喝) 3.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怎样理解“这根木料最多能做多少张课桌”?

讨论并回答:用总木料的体积除以一张课桌用去的木料的体积,看能做多少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