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 - 完全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质学实习报告 - 完全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9764bd0240c844769eaee12

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结晶颗粒的组成成分以及岩石的命名:岩石以颜色、粒度及其所含的主要、次要矿物成分的顺序来命名。微粒是指直径在0.2mm以下的颗粒结构,细粒是指直径在0.2mm~2mm之间的颗粒结构,中粒是指直径在2mm~5mm之间的颗粒结构,粗粒是指直径在5mm~1cm之间的颗粒结构,至于伟晶则是指直径大于1cm的颗粒结构。

常见岩浆岩构造类型: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均一构造) 2.斑杂状构造(不均一构造) 3.条带状构造 4.面理、线理构造

5.球状构造:矿物围绕某一中心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生长成球体。 (二)喷出岩构造 1.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2.流动构造:流纹构造,绳状构造等。 3.柱状节理构造 4.枕状构造

太平溪岩体粒度为深灰色中粗粒,名为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主要成分为50%斜长石,30%石英,10%角闪石和10%的黑云母。

为岩脉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岩体,横切岩层,与层理斜交,属于不整合侵入体的一种。岩脉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数十米,长度可由数十米至数千米,个别大的可达几十公里以上。依据成分、形态、产状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分为简单岩脉、复杂岩脉、岩脉群及环状岩脉等。有人将直立或近直立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而将与层理斜交,形状较不规则的板状岩体称为岩脉。

而在此处的岩体中,有两条清晰可辨的岩脉,一条是由钾长石、云母、石英组成的肉红色的细晶花岗岩脉,另一条是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的辉绿色的辉绿岩脉。关于辉绿岩脉的形成,是斜长石先结晶,形成格架结构,辉石后形成,在其中填充,称

为辉绿结构(结晶的形成与熔点的高低有关)。岩脉的形成往往先后不一,后形成的岩脉会把先形成的截断。下图为此岩体中的岩脉剖面图:

侵入接触是指岩浆上升侵入于围岩之中,经冷凝后形成的火成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其特征是围绕侵入体的周围岩石,有一热变质接触带;岩体边缘有冷凝带,结晶比较细,称为冷凝边,岩体中有围岩的捕虏体,岩体的原生流面构造及原生层面节理与围岩的接触面是一致的,同时还有小型岩枝穿插于围岩之中。这种接触反映岩体的侵入晚于围岩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过程:(1)风化作用:分为冷热作用、水作用、植物作用等;(2)土壤化:土壤有机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银杏沱滚装码头对面的采石场,观察到了由长石、石英和云母构成的伟晶花岗岩脉和由长石、石英、云母和角闪石构成的伟晶闪长岩脉。并绘制了两条岩脉相互截断的草图,草图如下:

第六天~泗溪

转眼为期六天的实习就到了尽头,这一天老师并没有让我们学习额外的知识,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在丛林密布、山清水秀、怪石嶙峋的泗溪公园中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路边的岩石,将这几天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老师一边指着某一块石头对着同学们耐心解释什么,以便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同学们一边走走停停,兴奋的讨论些什么,一边拿着某一块岩石看得出神,一副十分融洽的样子。

以下是公园中的景色图片:

(上方左图为瀑布和瀑布下潭水的景观,右图为清冽湍急的溪水中的圆石)

(上图左图为公园中的吊桥,右图为公园入口处隐在一片郁葱中的写有“泗溪”二字的标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