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9e2ac7a6c85ec3a86c2c54f

教研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口前镇中心校 刘玲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了突破这一特征,设计时采用让学生通过手势画一画,动手描一描,联系各种生活材料体验数量的变化趋势,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除了关注原有的这些基础性目标外,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2008年我国承办了北京奥运会早已结束,但那盛大的开幕式以及奥运健儿获得金牌的场面却仿佛昨天才发生的一样。自1984年我国在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了首枚金牌。之后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我国不断的争得荣誉,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奥运健儿.(出示大屏幕2004,刘翔,1992邓亚萍,2004中国女排?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作为中国的每一分子都无比骄傲和自豪)那么,你知道自1984年以来,我国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中各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2.教师课件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29届50枚金牌。

3.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4.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5.教师课件出示: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表

奥运会届数 金牌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

1

24届 5枚 25届 16枚 26届 16枚 27届 28枚 28届 32枚 29届 51枚

35302520151050165163228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

提问:(1)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看出这几届奥运会金牌的变化情况吗?

(3)你能用手势比划表示新增金牌数量的变化过程吗?大家一起来比划。 (4)我们大家做的手势画出来像什么? 老师用课件来画一画,请仔细观察屏幕(演示):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40金牌/枚3020100524届25届26届奥运会届数1616283227届28届

揭题: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金牌的数量这一生活材料引入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通过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变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通过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金牌数量的变化过程,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模型,体会数量变化的增减趋势。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1. 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 师:你能读懂这个统计图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2、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相同点:都有横轴、纵轴;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有标题和制作日期。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没有方格,折线统计图有方格;

(可提示: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由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以什么来表示的?)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2)你们认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3)讨论: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4、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按照折线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我国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可能得到多少金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分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通过对折线统计图中信息的分析,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中数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如何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想试一试吗?(课本110例2) 1、尝试绘制。

(1)学生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2)你们同桌也一起相互评价,相互欣赏。 2、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展示学生画的作品,请学生说说先画什么,然后如何画的?

(2)全班学生交流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描点,再连线,线段要画直。) 3、口答问题。

从画好的折线中图找一找:

(1)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几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3)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大约是( )厘米。你是如何想的?

3

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预计陈东身高的的发展趋势,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掌握制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绘图品质。让学生通过观察陈东身高变化情况感受统计的实际意义。

四、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1.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我们一起来用手势体验这种数量的变化过程。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出生时长牙没有?找到起点,准备,出生,开始长牙,长长长,长齐了, 又换牙,到了成人了。不长也不掉。老年开始掉牙了,掉,掉,没有了。

2.、在生活中,你们见过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象这样变化趋势的数量,最好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呢? 师小结:由于折线统计图能够比较准确的表示在某一阶段内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标示清楚数量的变化情况,所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下面我们就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对比,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表表示比较恰当。

2. 吉林市中小学生参观四十七中学科技馆人数统计图 3. 小玲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4. 吉林市1991~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五、全课总结,建构模型。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统计图的种类也很多,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图。下课后,大家不妨到生活中去收集有关资料,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