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的生活道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故事里的生活道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9f5af59650e52ea551898f9

奇异的实验

19世纪末,科学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罗·奥赫斯教授也不甘落后,但是,他是研究动物学的专家,怎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让研究具有新意呢?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完善的准备,他用青蛙作了一系列奇异的实验。

罗·奥赫斯在自己饲养的青蛙中,不断筛选确定了两只性格不同的实验对象。其中一只十分健壮,反应灵敏;另一只却老是懒洋洋的,只呆在水边等候美味从自己身边飞过,才伸出它长长的舌头。

两只青蛙面临着同样的生死抉择。罗·奥赫斯准备了两桶粘兮兮的奶油,同时把青蛙扔了进去,青蛙一下子沉进了白呼呼的奶油中。这时候,两只不同的青蛙立刻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那只一向懒洋洋的青蛙跌进奶油桶,开始时也拼命挣扎了一会儿,性命交关,任何生物都会作垂死挣扎。但是,当它被又腻又稠的奶油缠住之后,只觉再也无法踢腿蹬脚,便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一会儿,便肚皮朝了天,一命呜呼了。

另外一只却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一进入白呼呼、粘兮兮的奶油桶,只觉浑身腻稠,实在难忍,它不停地胡踢乱蹬,无论如何不肯就范,只想拼命爬出油桶。不料它这一阵剧烈的搅动,让奶油发生了变化,粘稠的奶油变作了黄油,奇迹产生了,那只青蛙一蹦而起,终于逃出油桶。教授看到了动物求生本能的顽强。

逃得了死地的青蛙毕竟元气大丧,罗·奥赫斯教授处理好它身上沾的黄油,又精心维护着它,没过几天,它重新精神奕奕,像往常一般,一会儿跳入水中,一会儿爬上岸,简直活泼极了。

罗·奥赫斯早为青蛙准备了另一个实验,那是一只滚烫的油锅,表面上,那只锅还没到油滚鼎沸的地步,但对青蛙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地。罗教授要瞧一瞧动物求生的本能,究竟会达到何等程度。在教授心中,只觉得这一次恐怕是青蛙的死期了。

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罗·奥赫斯把那只青蛙带来,冷不防把它丢进了油锅。教授条件反射般闭上了双眼,不愿意看到青蛙的不幸,因为这种不幸正是自己造成的。要不是要做实验,他也不愿干这么残忍的事。

谁想那只正活得有趣的青蛙却不肯就此寿终正寝,它反应也真灵敏,伸直的双脚刚刚触到滚烫的油面,立即弯腿一蹬,在千钧一发的当口,用尽全力,跌出了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油锅,跳到了桌面上,三跳两跳,安然逃脱了死地。后来教授检查了那只青蛙,它的双腿居然一点也没有烫伤,可见那拼命一跳,它的脚与滚烫的油面,接触的时间是那么短,真可以说是转瞬之间了。

当晚,罗·奥赫斯想了好久,这青蛙的逃生本能也实在强,自己的办法一个比一个厉害,居然无法让它就范。有没有另外的办法考验它一下呢?看来,要设计完全不同的实验才有可能奏效。

第二天,教授用同样一只锅子做实验,在锅子里装了大半锅的冷水,然后把那只经受过考验的青蛙放了进去。青蛙一下子泅到锅底,发觉跟自己熟悉的水底世界没有什么两样,便自由自在地在锅子里畅游起来,显得多么地悠哉游哉。

实验人员人偷偷地在锅下塞进了一只炭炉,熊熊的炭火慢慢地加热着锅里的水。由于青蛙不断地在锅里游着,锅子里的水不断搅和,温度的变化不大容易被觉察出来,青蛙又不知究底,仍然在微温的水里游着。

等到全锅的水热起来,青蛙意识到自己无法经受温度继续升高,想要像前两次一样,跳出死地时,为时已晚、它全身瘫痪,无力跃出水面,终于葬身在锅底。

罗·奥赫斯做的是动物求生本能的实验,他达到了科学实验的目的。但是,我们从这里还可以得到另一种启示:当人们处在危险之中,并且知道自己不努力决不能摆脱厄运的时候,他可以发挥出超常的力量度过难关。但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处在绝对安全之中,危险却迫在眉睫时,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灭顶之灾,人真应该“居安思危”啊。

忠实的牧羊犬

美国俄勒冈州的小镇本顿,在1901年便通了火车。但是,直到1935年,它的小火车站每天还只有一来一去两趟客车。火车站的管理是那么简单,只要一位站长便足足可以应付。他便是谢尔逊先生,他和他全家就住在站台上那两间站房里。

每天,谢尔逊先生给上下车的旅客检票,安排运货。等两趟客车开过,他便照例到车站两端,检查一下道轨,这一天的工作便告终结。谢尔逊先生便可以去处理私人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倒十分轻松。

但是,这一天傍晚,当谢尔逊先生回到站台时,意外地看到,空空荡荡的站台上有一条牧羊犬,它站在那里用鼻子拼命嗅着,还不时发出悲哀的鸣叫。“快回家去,狗。别让你主人等急了。”谢尔逊朝牧羊犬挥动手里的红绿旗。那牧羊犬吃了一惊,立即转身,钻进木制站台的底层。

第二天,第三天,那头牧羊犬准时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谢尔逊怎么赶也赶不走它。这可是头不错的牧羊犬,它的主人怎么不管?谢尔逊便把事情告诉了镇上的骑警。骑警听镇上老人说:它叫谢博,它的主人几天前刚刚去世,棺材就是由火车运走的,可怜的牧羊犬追着来到车站,便丢失了主人的气息,于是,当火车进站,他便站到同一个地方,企望着主人会从火车上下来。其他时候,谁也不知道它躲在哪里。

谢尔逊听了,一阵侧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想给谢博一点安慰和照顾,那畜牲没有主人照料,可是谢博被他手里的红绿旗吓怕过,看到谢尔逊便往站台下钻。谢尔逊这才发现,每天夜晚,那牧羊犬把站台下的空隙当作了家,一连几天,它就是这么过的。

谢尔逊回家取来食品,到牧羊犬的窝边唤着它的名字,叫它出来。牧羊犬却一声不吭地躲着,直到它发觉确实没有了危险,才匆匆地把谢尔逊留下的食物吃个精光。看来,这几天它牵挂着失踪的主人,一点东西也没吃过。

从此开始,谢尔逊每天都去给谢博送吃的,它不再赶它走。每次列车到站,他还要特别关照运送行李货物的工人,千万别伤了货车门口那头牧羊犬,那狗实在够可怜的。就这样,人和狗开始建立起信任,谢博不再逃走。当大雨滂沱,或者冰雪交加的日子,它还会跟着谢尔逊回家,像去作客似的找一块温暖、干净的角落躺下。只要远处,到站前火车的汽笛一响,谢博立刻蹿出门去,站到老地方,搜索着它盼望已久的气味。

谢博就这样过了三年。有一天,一位《环球》杂志的记者路过本顿,停车的时候下车活动活动腿脚。他立刻发现了这只举止奇特的牧羊犬,也因为人们对它异常的态度惊讶万分。记者听人们讲述了谢博的故事,立即写了一篇动人的小故事。谢博的故事便这样传遍了全国,还传到法国、意大利。

谢博出名了。好几家马戏团和动物园,都想接谢博到他们那儿去,一位法国豪富,甚至打算在自己庄园复制一个本顿车站,让它在熟悉的环境里安度余生。种种建议都被否决了,因为谢博绝对不会肯离开,本顿全镇的人也舍不得牧羊犬离开,谢博已经成为小镇的骄傲。

于是,每天两次客车进站,车上的乘客都会拥到车窗口,车门边,指指点点说:“瞧,那就是叫谢博的牧羊犬。”“唉!可怜的忠诚的狗儿。”那些有钱的,爱狗的太太,还会特意买一张路过本顿的客车票,为了就是一睹谢博的尊容,洒一掏同情的泪水。对这一切,谢博当然全然不知,它依旧准时出现在同一块地方,盼望着奇迹的出现。

到1942年,谢博已等了主人七年,在同一个地方,它守候了五千多次。它实在老了,当它沿着铁轧走向车站时,已显得十分吃力;它已经听不见身后的声音。一天,它根本没听到火车开来的声音,还是慢慢往车站赶去。当人们发现这一切的时候,为时已经过晚,谢博被撞出十几米远,被迫结束了它永恒的守候。

全镇人集资替谢博建造墓地,它的墓座落在车站对面的小山上。老远便可以看到它的墓碑,墓碑上有它的名字。它的墓顶上,有一头巨大的牧羊犬塑像,塑像西朝车站,仿佛还

在关注着每一列进出本顿的客车。

狗,恐怕是人类最早的动物朋友。从远古直到今天,它们一直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和助手。许许多多人和狗的故事,组成了人类文明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谢博的故事,只是其中闪光的一页。它对主人的依恋,对那份友情无比的真诚,对自己目标不屈不挠的追求,连万物之灵的人也自叹不如。我们人类,真应该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动物朋友。并且把这动人的篇章续写下去,更加珍惜和善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