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0ca24f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45

(4)略

【解析】【分析】(1)红火的意思是形容旺盛、热闹。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3)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理解。

(4)补充句子:根据上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联系具体语境对句子进行补充和续写。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选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与它意思对应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所给出的内容,再确定要补充的内容,写好之后读读是否符合文义。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不间断地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寮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窍——________ 思考——________ 显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述文同画竹的秘诀。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用“胸有成竹”写一句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

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造句: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如:诀窍:关键性的好办法。根据其意思,诀窍的近义词可以是“窍门、 秘诀、 诀要”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思考:思索、考虑。显现:显露,露面。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造句: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竞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3)第5自然段中的“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有一天;孤儿院;男孩儿、院长;男孩儿总是悲观地问院长他的生命的价值;院长叫男孩儿把一块石头拿到不同的市场上去“卖”,结果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男孩儿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

(2)“总”与“常常”相照应。男孩儿不|止一次地问,说明他对人生没有信心!

(3)不能。“竞”字突出了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是出人意料的。

(4)就算是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价值。在等待别人珍惜的同时,首先要学会自我珍惜。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1、有一天2、孤儿院3、男孩儿、院长4、男孩儿总是悲观地问院长他的生命的价值5、院长叫男孩儿把一块石头拿到不同的市场上去“卖”,结果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6、男孩儿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

(2)“总”与“常常”相照应。男孩儿不|止一次地问,说明他对人生没有信心!

(3)不能。“竞”字突出了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是出人意料的。

(4)就算是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价值。在等待别人珍惜的同时,首先要学会自我珍惜。

【分析】(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变得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真诚

中,他就会变得平静……

请以“我生活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真的校名、人名等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力,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我生活在鼓励之中

考场内,同样是一个这么紧张的下午。

窗外昏暗,仿佛到了世界末日般,倾盆大雨残忍地打击着地面。“啪啪”声透过窗户,不断传来,进入我的耳朵,跨入我的脑海,打击着我每一根脆弱的神经。我努力克制着心中的紧张,却不曾注意手中湿漉漉的笔……

铃声响起,走出考场。

如释重负般露出了一个甜甜的微笑,却忽视了命运的安排。

周末。晴天。稀疏的阳光懒散地四射,萧条的秋风拂过我的面庞,母亲和我闲聊着,好奇心促使我让母亲打电话咨询我的其中成绩,可当班主任报出分数时我便为我的举动感到后悔。

仿佛晴天霹雳,心的深处顿时散发出一种堕落感,自责和愧疚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顿时,乌云密布,天灰沉沉的,雷声响起,雨声随之而来,“噼里啪啦”,像是在嘲笑我的所作所为,我顿时如入地狱,备受煎熬,雨势并无为之减退,反而声势浩大,愈下愈大。

我沉默着,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我伤心,我难过,我后悔,我自责,我愧疚,我可以想象父母那种失落的神情,此时此刻的我,只能沉默了。

母亲看到我的沉默,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走过来,坐在我旁边,她盯着我,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了许多,但她也始终没有开口,我倒宁愿她骂我,好让我的心好过一些,如此寂静的沉默让我恐惧。

半天,我吐出一句:“你不怪我妈?”“怪你什么呀?”母亲毫不在乎地回答。“怪我考得差呀!”“你也知道你自己考得不好呀,那你应该怎么做?在这里颓废能解决问题吗?好好努力,准备下一次的拼搏吧!”母亲笑着说完,便走开了。

我心中一震,又是沉默。

不久,我跑过去对母亲一字一句地说:“您等着看吧,倾盆大雨压不倒我!”虽然透露着孩子气,但是我很认真。

那句鼓励的话语,时时刻刻印在我的心中,没有遗忘过,哪怕是身临考场,哪怕是面对挑战。

窗外,天还是灰色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灰色。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带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此类作文,需认真分析理解提示语,提示语为我们作文提供了写作思路,作文内容或线索,启发写作灵感等作用,我们需仔细琢磨体会。“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变得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变得平静……”从此提示语可以明白: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对营造什么环境,要表现这个人什么性格或处事风范,需认真思考。半命题作文要写作成功,补题是关键。补写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是写出好的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条件。补题要切中题旨,精心选材,从小处着手,凸显大主题,如:我生活在鼓励、幸福、阳光、爱,温暖之中。好的题目是作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