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新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浙江选考)新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2760a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f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太阳落山前击钲三百下离去。由此可看出,唐代对市的管理严格,严格控制了市的聚散时间,到了宋代,逐渐废除,得出宋代逐渐放松了对“市”的时空限制,选择B项符合题意。 [素养渗透]——破解历史解释的技巧

高考命题者往往巧妙地将材料进行加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材料隐含着重要历史信息。再加上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特别是很多字词古今差别很大,还有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译文”材料,保留了西方人“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幽默性的“欧化语言”技巧,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应注意对材料的巧妙辨别,获取有效信息。

考向二 社会热点、学术前沿 5.[隐性热点——“一带一路”]

(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答案 C

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项不够全面,选择C项;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6.[工匠精神]

(2018·金丽衢学考查缺补漏)“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 A.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C.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D.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答案 C

解析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只有做到心到、神到、手到,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也要求要精益求精,而“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所造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故C项正确。 [热点对接]

历史上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当今社会热点,也是高考重点,复习备考我们应重点关注。

“一带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后来不断演变为沟通中国与亚欧非多国的商贸、物流及文化大通道的古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向三 立德树人、价值观 7.[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2018·浙江绿色教育学考评估)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战国 C.宋朝 答案 B

解析 丝绸在汉代远销欧洲,中国有“丝国”之称。 8.[历史解释——人口与经济发展]

(2018·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答案 D

B.汉朝 D.明朝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解析 题目中的“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汉代是其鼎盛时期。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并未发生变化,所以自然环境也未发生变化,故A、B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汉代一直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西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东汉刚刚建立时期北方人口锐减,故D项正确。

考向四 综合能力——社会转型与人口迁移

9.(2018·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值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逐一阐述即可。 (2)提取材料二中有效信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雇值制度”“商业革命”解答。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此图可以反映当时( )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 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B项正确。 2.(2018·台州学考适应性检测)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A.铁农具的推广 C.畜牧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通过识图可知图一是西汉时期二牛挽犁耕法,图二是曲辕犁,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改进。

3.(2018·普陀学考押题交流)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的规定有利于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土地兼并加剧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农产品的商品化也不存在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会导致大量的原生态土地被人为破坏,从而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不

B.犁耕技术的改进 D.小农经济的形成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