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4fadeff8c75fbfc77db250

养老以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维护农村家庭养老所需的运行环境,即物质环境、思想环境和社会环境,继续巩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既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能享受到家庭所给予的精神慰藉。

1、完善相关法律,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道德是一种“自觉”行为,法律则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他律”准则,如果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保障,道德的自律作用会大大降低。因此,农村的家庭养老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之由道德的软约束转换为法制的强制监督。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保险法》、《民法通则》等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1996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落实、巩固家庭养老,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但这部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应该怎样做,而对违法者没有约束力。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出适当修订,增加有关的处罚性条款,并制定出相应的行政法规,以便对农村出现的诸如子女不愿与父母居住、不愿赡养父母甚至遗弃父母的行为予以惩处。这些法律颁布后, 相关部门应组织老年人和其子女进行学习,以便知法、守法。另外,考虑到老年人是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应通过建立面向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机构,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加强道德教育, 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养老敬老爱老仅仅靠法律规范的硬性约束还不够,还必须让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孝敬父母、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代代相传。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讲本求利,讲究实用,贪图享受,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导致嫌弃老人,孝道淡漠,不愿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针对年轻人孝道淡漠的现象,要切实加强以养老敬老爱老为核心内容的孝道教育,宣讲孝道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及要求。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要对年轻人履行孝道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孝敬老人的典型应予以表扬,对不履行孝道的予以爆光和批评。通过孝道教育,从而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3、发展社区组织, 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具有其直接性、稳定性、灵活性、经济性和情感性, 但由于受家庭活动空间及家庭经济能力的限制, 家庭养老模式所提供的资源无法全部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如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体育及娱乐活动等, 单个的家庭提供不了,或者能够提供但成本太高。这就需要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可以创办老年服务社、老年协会或老年俱乐部,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如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 举办老年知识讲座,举行老年人运动会, 开展老年人书法绘画比赛,定期举行老年人文娱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服务和活动,可以拓展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使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创造良好条件, 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自养

农村老人有勤劳的习惯,有的老年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仍很硬朗,他们不安于享清福,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则使自己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并消除孤独与寂寞; 二则可以为子女们分担和减轻经济负担。因此,鼓励农村老人自养既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养老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老人需求的有效方式,让老人感到老有所为。农村各级组织应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实施优惠的政策,大力提倡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养。具体来说,可以由县、乡政府牵头,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建“老人自我养老所”,让老人在此类组织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由集体组织老人进行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做到部分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有些地方政府资助老年艺人“开班收徒”,发展特色旅游,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老年人自养提供了门路,值得借鉴。

5、构建激励机制,调动农村家庭养老的积极性

要调动农村家庭养老的积极性,还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对完全由家庭负担的老人,政府可根据农户中老人的数量和年龄,在经济上给以一定的养老资助和补贴。考虑到补贴的有效性,可以按一定的标准按月给老人发放实物,若老人体弱多病,可视病情轻重给予资金支持。另外,还可以考虑给有老人的家庭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包括为有老年人的家庭在生产给予物资和资金支持、减免税收、授予“赡养老人模范家庭”荣誉称号;在城镇化、非农化过程中为家有老人的人员优先安排就业、优先解决住房问题等。通过这些激励措施, 使养老者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 尽心尽力做好家庭养老工作。

6、增加农民收入, 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经济保障

家庭养老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虽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和增长,但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人均纯收入水平提高不快,而农村家庭养老费用中的大部分需要现金开支,这就形成了农村家庭养老中收与支的矛盾。因此,为了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从政府来看,应进一步扩大对农民补贴的范围,提高补贴的额度;实行价格、信贷、税收支持;引导非农产业支持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从农民自身来看,应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发展非农产业等途径,提高收入。只有农民的收入有了保障, 农村家庭养老才会有经济基础和保障。

四、结语

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事,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也是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共同责任。但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农村老龄化趋势严重、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民的就业方式和收入保障存在很大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在近期内建立覆盖城乡的一元化养老保障体制缺乏可行性。同时,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家庭保障面临严峻的挑战、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原因,完全由依靠家庭养老的农村人口养老保障方式同样缺乏操作性。因此,要解决我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只能从我国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家庭、个人、社会共同发挥作用,坚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之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农村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姚远. 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2) 穆光宗.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J]. 社会科学,1999(12). (3)姚远. 农村家庭养老能走多远[J]. 人口研究,2003(06).

(4)公维才.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 林阂钢. 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M]. 中国农村经济,2003(3). (6)吴晓东. 中国农村养老的经济分析[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国家统计局: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8)丁士军,陈传波.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老年人保障[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9)成海军.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J]. 广东社会科学,2003(3). (10)丁士军.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杨惠兰,苏丁丁.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困境与出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12)刘亿.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13)陈玉光. 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14)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胡灵红,任咏梅.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

(15) 张春娟,卢愿清. 社会流动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冲击[J]. 社会工作,2007.

(16)吴晓东. 中国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与出路[J].社会科学研究,2004(1). (17)姜向群.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8)周绍斌. 论我国农村养老的模式选择[J]. 社会学研究,2001(6). (19)彭莉戈. 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 统计与决策,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