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学生整理中建史论述题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哈工大学生整理中建史论述题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b5c29f84254b35effd340c

佛光寺大殿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说明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佛光寺殿是唐代成熟期殿堂型构架的典型实例。它由上中下三层水平构架叠加而成。下层为柱网层,有一圈内槽柱联以阑额组成,内外两圈柱高相等;中层为铺作层,由两圈柱网上架设的4-5层柱头枋组成井干构造的回字行框格,再分间架设梁、枋,并在各个节点设斗拱。这种井干构造的水平方格网架,四角还加上斜向枋木,有很强的刚性,可以保持构架整体性和均匀传递荷载到柱网的作用;上层为屋架层,由梁架、檩椽组成屋顶的骨架。这种殿堂型构架,由于存在着结实的铺作层而取得了整体构架良好的稳定性。在这种构架中,斗栱的结构机能、构造机能也发挥到极致。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到唐代已经成熟。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皇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以留园和颐和园为例, 试分析明清私家园林与皇家苑囿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造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风格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园林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

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第二,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这是一个原因里派生出来的,皇家园林多处于北方,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而江南私家园林则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第三,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方面,不过主要是以上三点。正是由于这三方面原因,才使得他们各自保持着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他们之间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从平面布局看,私家园林由于多处于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这是因为在市井中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

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此外,建筑物的布局多遵循《园冶》所阐明的原则:尽量顺应自然,随高就低,蜿蜒曲折而不拘一格,从而使之与山,池,花,木巧妙地相结合。皇家园林则不然,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优美开阔所以多数风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所以和私家园林那种完全闭关自守的格局,还是很不相同的。此外,建筑物的布局虽力图有所变化,但终究还不能彻底摆脱轴线对称和四合院布局的影响,所以多少还有一点严肃,呆板,远不如江南园林曲折而富有变化。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私家园林远比皇家园林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

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翼角起翘,它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两者的差别十分显著,皇家较平缓,私家很翘

曲。再如墙面,皇家园林十分厚重,私家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包括挂落,栏杆等各种木装折,江南私家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私家园林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在尺度方面差异也极为悬殊。皇家园林建筑与宫殿建筑相比,其尺度属于较小的 一种,按营造则例规定,后者属于大式做法,前者属于小

式做法。尽管如此,如果拿它跟私家园林作比较,它的尺寸依然大得多。私家园林其尺度之小巧,实在到了无以复减的程度。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别,皇家富丽,私家淡雅。在这里构成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一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

屋顶;二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三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与皇家园林那种以金碧辉煌而炫耀富贵至尊,适成鲜明对比。由于灰,栗皮,墨绿等色调均属调和,稳定而又偏冷的色调,不仅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相调和,而且还能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正可以借调子的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方面,也是各有特点。例如山石,一般讲皇家园林凝重浑厚,私家园林则较虚幻空灵。在花木配置方面若以品种的

多样而论,江南园林则远胜于北方园林。这些均与各自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有一定联系。

私家园林的一些审美情趣为皇家所吸纳,一些宗教寺庙,尤其汉传佛教寺院的营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而一些文人为官后修建的

一些郊野公共园林或少量园林式建筑供市民踏青,登高,赏景之用,这种园林就与私家园林相投。 故宫

北京故宫的空间艺术特色

总体和谐中富于变化。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故宫的建筑也是这样,整个建筑群由上百个大小不等的庭院、九千多个房间组成,规模庞大却能在布局上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这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重要建筑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它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威。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与两侧相对低矮、简陋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不仅如此,故宫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又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这样长的城市中轴线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把北京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贯通了起来,使紫禁城位于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从而有力地凸显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另外,城内其他的主要建筑也是通过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大多对称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所以,这条轴线对古代北京城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上说,有人把它称为国家的“精神轴线”,似乎不过分。

如果仅有统一就会变得单调,可贵的是,故宫在整体统一中又不乏疏密错落、高低起伏的变化。除了屋顶形式丰富多变外,内廷与外朝的布

局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内廷与外朝相比,显然从属于外朝,因此,内廷布局相对紧凑,宫殿的规模、装饰也相对低一些。前三殿占据了故宫最重要的空间,而代表皇帝权威的太和殿又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

总之,这种整体和谐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正是故宫建筑精华的集中体现。 比较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探讨两者的异同点:

沈阳的故宫,比北京故宫小许多,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进入中原前的行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浓郁的满族特色是它最大的特点。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北京故宫:明清两朝皇帝共用 沈阳故宫: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 北京故宫:汉文化为主导; 沈阳故宫:满清文化为主。

北京故宫:殿(金銮宝殿)高宫(后宫)低;沈阳故宫:殿低宫高(后宫在四米高台之上)。 北京故宫:琉璃瓦全部为金黄色;沈阳故宫:金黄色为主体,边是绿色。 北京故宫:君临天下之地;沈阳故宫:十王亭和大政殿体现君臣合署办公。 北京故宫:建筑等级高;沈阳故宫:建筑等级低。 北京故宫:建筑面积大;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的1/12。

北京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左满文在右;沈阳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在右满文在左。

斗栱

3.斗拱功能的演化: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隋。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木构架

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比较

抬梁式木构架: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这种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檩条直接搁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宫殿、庙宇等建筑 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特点

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缺陷:1、木材越来越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的前景。 天坛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设计手法(象征手法)

突出表现天(用建筑的语言)及天与天子之间的关系

1.采用最宏大的用地规模:280公顷(相当于一个中等的城镇,北京那个故宫的4倍)表现天必须采用如此超规模的尺度,以表现天的宏伟气势 2.总体布局轴线偏东:

·永乐年间天地合祭,建太祈殿(现祈年殿位置) ·嘉靖年间天地分祭(嘉靖9年)

·嘉靖三十二年扩外城将外城墙和大路与天坛之间的空间全部划归天坛,改为两层围墙的现状 3.以建筑形象表现“天” ·以圆象天

古人天圆地方,圜丘/祈年殿/皇穹宇/半圆围墙等

·很矮的围墙来扩大形象,如圜丘的尺度并不大,但用更矮的围墙衬托它。

·高台基和重檐屋顶:祈年殿自身的尺度并不大,但三重檐和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使之变得高大 ·色彩:蓝色的琉璃瓦 4.创造崇天的境界

一圜丘和祈年殿为两个中心,是最理想的观天场所,二者由丹陛桥连在一起,且丹陛桥是被太高的,长361m,宽294m,分为三条道,

中心神道,右为王道,左为御道,形成天高地阔的境界,以表现天的广阔 5.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

A.

数的象征

①祈年殿柱子的数

外檐柱12根——12时辰

内金柱12根——12个月 以上为24节气 中心柱(井口柱)4根——春、夏、秋、冬 以上构成28星宿

祈年丰收与自然有较大关系 ②圜丘的数

三层台基(单数——阳——天) ——以上均为单数 B. C.

几何圆形的象征 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为最好,中和偏,则中和为最高,高等级的重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圜丘,祈年殿等;斋言,则在中轴线之外,且朝向为坐西朝东——皇帝为天子,将天奉位置上,自己则屈尊为偏轴线上

D.

色彩的象征

用蓝色象征天,祈年殿三重檐,早期为蓝(天)/黄(庄稼)/绿(大地)——祈祷丰收,后期改为全部蓝色,突出天的崇高

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胜多手法

崇尚“无”。老子提出“有”与“无”的思想,建筑上则为实体,无则为空间,通过实体构件来创造空间——单栋,从组群上看,有建筑的则为“有”,其余则为“无”,突出“无”和表现“无”,中国画的大片留白为无,再加京剧的背景,简单的很。 ?

天坛的建筑数量少,体量小,没有数量上的夸张和体量上的扩大,但却大大突出了“无”的空间,有限的建筑合理的分布在整个广

阔的空间之中。 ? ?

不适宜形象取胜,而是以境界为追求目标。

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极为重要,因此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最为合理。祈年殿它不是靠环境气氛渲染,而是用自身端庄、稳

重、凝重、和谐的造型来显示内在的无穷力量(天是无穷的)。

与圜丘: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一个是自身的隽高,一个是环境的圣洁。

期间大量运用数字的象征,体现了对严密和谐等理性的追求,力求与天道的永恒概念,取得协调,皇穹宇的围墙达到了声音可以连续反射的精度,是无声米的物理现象获得了天的生命力量。十字对称的台阶与门枋,强调中心绝对稳定的天极。

殿堂型;厅堂型

殿堂型与厅堂型构架比较

厅堂式与殿堂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构架,其区别主要在于: 殿堂式是水平分层做法,厅堂式是梁架分缝做法。 殿堂型的内外柱同高,而厅堂型的内柱上升。

殿堂型定型为4种规则的分槽平面,而厅堂型不必规定定型的平面。

殿堂型的斗栱形成整体铺作层,充分发挥斗栱的结构功能,而厅堂型的斗栱则分散于外檐和柱梁的节点,斗栱机能已经衰退。 殿堂型构架做法复杂,而厅堂型做法大为简化。 殿堂型、殿阁型构架特点

殿堂式构架多用于大型的殿堂。主要特点是:

1)全部构架按水平方向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自下而上,逐层叠垒而成。

2)柱网层由外檐柱和屋内柱组成,外檐柱与屋内柱同高,各柱柱头之间以阑额联接,柱脚之间以地栿联接。

3)铺作层由搁置在外檐柱和屋内柱柱网之上的铺作组成,铺作之间由柱头方、明乳栿等拉结,形成强固的水平网架,起到保持构架整体稳定和均匀传递荷载的作用,斗栱的结构机能在这里发挥的最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