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题库十: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题库十: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b92f0714791711cc7917b9

1.(09清远高三调研)图①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图②中能反映

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 B

2.(09侯集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 答案 D

3.(09江苏三校高三联考)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

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下列对所得数据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地点 地点植 物 草 蕨类 灌木 松树 A(山脚) 3 7 15 0 地点地点B(山腰) 5 5 4 2 5 C(山顶) 9 8 2 0 0 非生 物因素 风速 土壤湿度/% 土壤的有机质/% 土壤深度/cm 土壤氨量/mgkg-1 ( )

( )

地点 地点A(山地点B(山地点C(山顶) 高 15 2.5 <15 2.3 脚) 腰) 低 48 6.5 高 35 3.8 >300 ≈100 9.4 4.5 落叶树 20 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 D.依据数据判断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 答案 BCD

第 13 页 共 40 页

4.(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如果一个种群中存在着某一对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是50 % ,一段时间后,比例变化为5% 和95%。据此进行以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很可能能进行有性生殖 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频率提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该种群中有95%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 答案 D

5.(09泰州高三联考)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6.(09泰州高三联考)右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 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 中 答案 C

7.(09泰州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一个种群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 B

8.(09泰州高三联考)右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

第 14 页 共 40 页

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 没有表示出来 答案 D

9.(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

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约有麻雀 ( ) A.2000只 答案 B

10.(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省,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B

11.(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答案 C

12.(09黄冈高三模拟)某生态净化技术处理污水的流程表明,工业、生活污水流入有大量微生物的全封闭预处理系统后,再经由水草、蚯蚓、草履虫、绿藻、微生物等构成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B.400只

C.200只

D.500只

变成了清清的流水。则预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及主要作用分别是 ( )

A.需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厌氧型;除去污水中的颗粒 C.兼氧型;使污水沉淀

第 15 页 共 40 页

D.厌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答案 D

13.(09温州模拟)下列哪一项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 ) A.仙人掌的叶转化为刺

B.植物群落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

C.近海分布着蔚然可观的“海底森林”,分层分布着各色海藻 D.三七、人参只有在密林深层中才能生长得好 答案 B

14. (09黄冈高三模拟)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答案 B

15. (09佛山高三质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答案 C

16. (09黄冈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 N0λ

t

第 16 页 共 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