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bd265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5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

一、 项目名称:安全高效油气回收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二、 提名单位及提名意见

(1) 提名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 提名意见:

成品油储、运、销等环节挥发大量油气,综合损耗率高达3‰,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该项目针对多年来国内油气回收领域存在的技术装备落后、国外产品垄断、工艺安全性差等问题,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重要突破:(1)开发了安全高效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成套技术,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解决了成品汽油在装载过程中的排放问题;(2)发明了多种油气回收专用吸附材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气组分,实现了油气吸附的精细化处理;(3)开发了油库、加油站油气排放源追踪及全过程控制技术,实现了汽油在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中油气排放的追踪、监测和高效收集,构建了成熟、可靠的成品油全过程油气回收技术体系,研发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挥发油气的高效回收利用。

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国标2项、企标2项,发表论文25篇,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项目成果在全国31个省和TOKHEIM托肯、正星等8家国内外知名加油设备厂家进行了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额25.9亿元,新增利润18亿元;每年可减少上亿立方米的油气排放,回收汽油量累计近百万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国产化设备市场占有率,减少了企业应缴纳的VOCs排污费,累计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三、 项目简介

我国成品油轻质组分在储运销等环节年挥发量近百万吨,是城市灰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源。1997年前后,国内油气回收技术落后,油气回收装置完全依赖进口,国外产品价格高昂且难以适应国内的实际生产工况,给国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年经济损失累计达数百亿元。自1997年起,在国家863、973等项目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发明了国内首套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油库高效成套油气回收技术、油气回收专用吸附材料和油库加油站油气收集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开发了安全高效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成套技术,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解决了成品汽油在装载过程中的排放问题。国内首创了疏水硅胶-活性炭联合吸附油气回收技术,发明了活性炭钝化方法及装置,发明了基于泡沫金属辅助夹套水换热的高效热传导吸附器,显著提升了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安全性。该技术打破了该领域进口设备垄断,解决了成品汽油在装载过程中的排放问题,有力推进了我国油气回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发明了多种油气回收专用吸附材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气组分,实现了油气吸附的精细化处理。发明了油气回收专用疏水HAC系列碳基吸附剂和硅胶吸附剂,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性能明显提升,成本显著降低。发明了专用于乙醇汽油的碳基吸附剂,对挥发的乙醇和油气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发明了专用于C2-C4烷烃/烯烃等小分子油气组分的ZIFs吸附材料,对烃类的吸附容量大于0.1g/g,分离因子最低为120,实现了对小分子油气的精细化处理。

(3)开发了油库、加油站油气排放源追踪及全过程控制技术,实现了汽油在存储、运输和销售环节中油气排放的追踪、监测和高效收集。揭示了油品灌装过程油气—空气对流传质的内在规律和扩散运移时空特征规律。发明了锁紧式上装密封付油一体化系统,国内首创了码头装船油气安全收集系统,发明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列化关键设备,开发了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汽油在存储、运输和销售环节中油气排放的追踪、监测和高效收集。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45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国标2项、企标2项,发表论文25篇、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完全取代进口,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全国31个省市推广应用230余套,处理规模从200~1200m3/h,占全国大中型成品油库40%以上;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推广应用10000余套;加油站在线监测系统在中国石化621座加油站应用,市场占有率90%以上。锁紧式上装密封鹤管在全国应用100余套,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对接安全收集系统应用34套,国内市场占有率95%以上。2015-2017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25.9亿元,新增利润18亿元,为企业降低缴纳排污费共计约22.77亿元,为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和节能减排工作、“2+26”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了我国油气回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 客观评价

1、科技成果鉴定

(1)2010年8月,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应用为保证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做出贡献,显著改善了油库和加油站的作业环境,环境效益显著,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2)2013年5月,以北京市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刘跃为首的专家组对《二次油气回收设备国产化研发与应用》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整套系统加油流速比同类进口设备提高20~30%,价格降低30%以上,……,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油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3)2010年7月,以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刘跃为首的专家组对《油库上装付油密封鹤管研发》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系统密闭性好,……,上装鹤管应用后装车过程无泄漏,使用安全,改善了工作环境,……,该成果具有创新性,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4)2015年5月,中国石化科技部专家组对《疏水硅胶在油气回收中的推广应用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

员会一致认为:“产品的油气吸附量提高20%、吸附速度提高10%,脱附效果好,……,国内首创了疏水硅胶—活性炭联用油气回收工艺,……,装置吸附温升控制在30℃,油气回收效率达到98%,……,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2、技术检测报告

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项目装置的排放浓度和处理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安装该项目油气回收装置后,油库工作场所空气中油气含量由160g/m3降低到8g/m3,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油气含量由50~90g/m3降低到3~10g/m3,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3、著作编译及标准制定情况

(1)著作编译:黄维秋主编的专业著作《油气回收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为国内首部从基础理论到工业应用系统介绍油品蒸发损耗及油气回收技术的学术著作,获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合作编译出版《油气回收认证与测试技术》专著一部,涉及了大气污染防治中油气回收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测试方法。

(2)参与编制了GB/T 35579-2017《油气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50759《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计规范》和Q/SH0117《中国石化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为我国油气回收工程的良好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4、科技查新报告

常州大学科技查新:关于“油气回收型加油枪、防滴油型油气回收加油枪”、“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软硬件系统”、“油库上装/下装密封鹤管及技术”、“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及装置,硅胶-活性炭联合吸附工艺技术”,经检索并对相关文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除本委托课题项目组成员发表的专利和科技文献外,国内外未见其它与该查新项目的技术特点相符的中外文文献报道。

5、行业协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