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名师一号]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c609a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e

双基限时练(十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纶巾(lún) 樯橹(lǔ) 还酹江月(lèi) ...B.舞榭(xiè) 佛狸(bì) 封狼居胥(xū) ...C.华发(huá) 浪淘尽(táo) 寻常巷陌(hànɡ) ...D.元嘉(jiā) 拍岸(pǎi) 金戈铁马(ɡē) ...

解析 A.“纶”应读ɡuān;C.“华”应读huā,“巷”应读xiànɡ;D.“拍”应读pāi。 答案 B

2.下列几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强虏灰飞烟灭 ..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D.数目项王 .

解析 A.是名词作状语,B、C、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

3.下列诗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 正确的停顿应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答案 B

4.下列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 正常语序是: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答案 C

5.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对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解析 首先明确典故的本意: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答案 B

6.下面是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写的推荐语,请你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的形式,要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50字。

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目光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答案 示例: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8.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达,获得淡泊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堪重负的时候,你可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闲,卸去沉重的压力;遭遇困厄的时候,你可以品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跳出困窘的泥潭。

二、课内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浪淘尽( ) .②千古风流人物( ) ..③人道是( ) .④乱石穿空(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③便纵有千种风情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⑤因自度此曲 .⑥自胡马窥江去后 .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A.②④⑦ C.②④⑥

B.①③⑤ D.①③④

(3)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沙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怒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4)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解析 (1)诗词中对词语的理解必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是在理解了整首词的意境、情感的基础上的理解。

(2)①“风流”古不含贬义,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今含贬义。③“风情”:古今都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含贬义。⑤度:古义,作,创作。今常用义为:经历;揣测,估计。⑥江:古义,专指长江。今常用作一般河流的通称。

(3)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风流人物”,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4)C项拟人手法错,这里并不是拟人,而是用了一个形象化的动词。

答案 (1)①冲刷 ②杰出的或英雄的 ③说 ④陡峭不平的样子 (2)A (3)C (4)C 三、能力提升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 ①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1)“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 (2)“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极言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3)以景结情,拟人(“设问”亦可);景存世迁;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 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②使君:苏轼。③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④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