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镇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d4046548d7c1c708a145b6

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实现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四是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加大名优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近牛菜组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各类农物新品种达100余个,为主栽作物品种的选优更新打下了坚实基础,组织推广地膜双垄沟种植、设施蔬菜生产、旱作节水农业等农牧业新技术5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6%,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 四)认真谋划了产业化链条联结工作。全县各级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落实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服务和典型引路的工作方式,大力发展立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有效地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一是突出抓了龙头企业建设和利益机制建立工作。在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产销关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使之由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转进。二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农民按定单形式组织生产,努力追求“双赢”目标。三是多渠道组织产销衔接活动,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牵线搭桥。每年都组织人员开展西瓜、果品销售推介、参加农交会,在宣传、展览我县农产品的同时,把我县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四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用农业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在各涉农部门建立专业网站,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使之能够从网上获得信息,了解市场,并引导农民按

9 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此外,全县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传播农业科技、农产品购销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村各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虽然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缺陷和不足,

(一)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我县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生产集中度低,管理粗放。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投入不足,规模化的种养基地少,集约化程度不高,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推进缓慢,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

(二)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一是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全县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3家。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少,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小,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低,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弱,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原料不足,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仅占设计生产能力的40%。三是农业龙头发展资金不足。龙头企业融资贷款困难,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大多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加工能力受到制约,市场营销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10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县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不紧密。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诚信经营、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品牌意识和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用好、用活优势资源,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引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发展贸易和外向型农业,提高产业层次。我县的一些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合作联营已是大势所趋,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封闭,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尽快进入,建立联合舰队,也可以采劝借船出海”的办法,依托县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自己,争取能够在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捷足先登,加快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从建立和创新机制上解决问题。一是要集成政策,扶优扶良,鼓励先进。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表彰奖励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效益,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二是要整合资金,集中财

11 力,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各级的扶持资金要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要补贴到先进实用农科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形成引领效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包括防范疫病和价格风险在内的农业风险基金和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四是要支持和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使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五是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制定鼓励金融企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做大做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第一,重点发展、集中扶持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产业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层次,使优势特色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型产业。第二,积极支持和推动特色明显、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对这些产业要重点培育,积极扶持,规模生产,通过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第三,创造条件、优化环境,积极鼓励和重点引导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还未完全打开市场,但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引导其提升内涵,扩大市场,有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