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de423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2

精品文档

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和其他工业那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建筑工业化的定型产品是指房屋、房屋的构配件和建筑制品等。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机械化的生产与施工是建筑工业化得核心。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组织管理科学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保证。

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了“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是将设计与建造环节分开,设计环节仅从目标建筑体及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而后将所需建材运送至目的地,进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验收的方式;而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设计,至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再进行现场装配的过程。建筑工业化颠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最大特点是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设计施工环节一体化,设计环节成为关键,该环节不仅是设计蓝图至施工图的过程,而需要将构配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纳入设计方案中,从而设计方案作为构配件生产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文件。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除以上所述外,建筑工业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建筑工业化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方式,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开始,建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标准,为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打下基础。遵循设计标准,构配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及后续短暂的现场装配过程,建造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工厂,采用机械化手段、一定技术工人操作完成。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缺乏培训的低素质劳务工人手工作业对比,建筑工业化将极大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发达经济体预制装配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相比节约工期可达30%以上。

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技术工人操作熟练,质量容易控制,构配件生产有质量保障。对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表明,外墙的装饰瓷砖若采用现场粘贴,粘贴强度受外界温度因素影响,耐久性难以保证,若采用预制挂板方式,瓷砖通过预制混凝土粘贴,粘贴强度比现场操作高出9倍。工程建设的品质保障也可通过建筑的抗震性得到体现。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比现场浇筑的抗震性要高出很多。据日本《JIA阪神地震报告书》,依据日本1981年耐震设计的建筑物在阪神地震后,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无一倒塌,而在钢结构建筑和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倒塌的比例分别为:30%和5%。

低碳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仅民用建筑在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49.5%,而同等室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使用能耗我国比同等气候发达国家水平高出2~3倍,预计2020年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比例将超过1/3。哥本哈斯会议上,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经济单位GDP比现在碳排放量减少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能耗大户建筑业在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发展方面责无旁贷。而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道路。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化建造方式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

节约建造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节约建造成本。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将在劳务用工、材料节约、能耗减少等多角度降低建造成本。据南京大地介绍,从他们的实践来看,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工程造价可以节约10%以上,工期可缩短30%以上,周转材料可节约80%以上;节约时间成本。构配件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将极大节约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的时间,为开发商、建筑商带来丰厚的时间价值;节约运维成本。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升了建造标准,改善了建筑质量,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改造性与耐久性,将一定程度降低业主的运维成本。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早在1956年,国务院即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并于1978年,我国原国家建委在新乡召开了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会议要求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到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并未实现。目前,虽然建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筑工业化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即使在大城市,工业化生产率也不高。就我国建筑业现状而言,总体上依然还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非常严重,建筑标准工作滞后,相应的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几类企业: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式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钢结构生产企业、部品一体化生产企业等五大类。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是做住宅的产业化,而选择住宅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建筑质量,同时通过工业化生产缩短建筑建造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的优势,但前期研发需要进行标准化体系设计、预制构件的试验,这并不是房地产企业所擅长的内容。房地产企业在上游供应环节进行部品、材料研发,并应用于自身住宅开发,寻找构配件、部品工业化生产企业,建立畅通有效的供应链体系,从国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来看,将成为未来建筑工业化的领军企业。

做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的企业多是由施工企业或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发展而立,从最初的施工安装或预制构配件生产为优势,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向上游标准设计、现场装配安装甚至建筑产品的销售方面延伸,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从国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来看,是未来建筑工业化的领军企业。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构件厂。然而大多数构件厂依然以传统标准化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容易被模仿,导致先进的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缺乏创新的动力。从目前全国预制构件厂产量情况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构件类( 地铁管片、预制管、桥梁、道路护栏等)、建筑构件类(预制桩、预制梁、屋架、屋面板等)、地基类(管桩等)三大类产品。这些预制构件细分起来种类繁多,但是大多属于标准产品,生产工艺基本成熟,技术含量不高。近几年兴起的预制复合(装饰、保温)挂板、预制清水看台、预制景观构件(护栏、灯杆、座椅等)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还不是主流。一些新型产品(如复合挂板)的技术含量较高,但对构件厂实施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需要逐步介入。整体而言,混凝土预制构件处于建筑工业化的底层,需要进行转型才能摆脱低层次竞争,如宝业集团就是从最初的预制构件生产商成功转型实现以研究院为龙头,以工厂化生产为核心,以装配化施工为手段,以工业化住宅为最终产品的全产业链企业。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涌现一批领先的具有先进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的钢结构企业。钢结构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可再生重复利用,是建筑工业化的理想结构材料。建筑工业化成为钢结构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依然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的使用比重相对要小,而且使用钢结构的工业化建筑成本会更高。

建筑工业化主要指的是建筑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但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建筑材料,建筑部品、建筑设备的配合。随着概念的发展,产业化链条的延伸,很多部品生产企业也加入了建筑产业化的队伍,进行住宅部品、住宅设备的一体化集成化设计、生产与装配,成为建筑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之所以缓慢,这一方面取决于建筑行业内在的原因,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一直享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带来巨大就业,因此,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力不强;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产业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全球的一半,巨大的建设需求使得建筑企业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开发商不愿意使用不成熟的建筑工业化技术。整个建筑产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施工模式发展,没有太高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而施工队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割裂,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我国难有大的突破。

以上三点是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此外,从国外建筑工业化的进展来看,可以发现阻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其他原因。主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体系不完善。建筑工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各国政府对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视极大推动了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然而在我国,除了各个参与工业化试点自定标准外,虽然国家对建筑的标准化是有参数的,但始终没有出台行业强制性标准,产业链中很多环节并未按此标准执行。此外,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一般是通过项目中采用工厂加工生产的部品(如门窗、栏杆、空调百叶、雨篷等)、构件(如预制外墙、阳台、楼梯、叠合楼板、叠合梁

4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