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素质教育概论》(根据视频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素质教育概论》(根据视频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ae596afaaea998fcc220ec3

(一)思维素质的地位

从个人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类发展是就是一部思维进步史。

(1.摆正思维素质的地位;2.创造有利于思维素质的条件;3.积累思维

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二)思维的类型、重点

1.系统整体占主导 2.动态开放贯穿始终 3.自觉创造成为必然 三、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一)科学素质亟待加强

首先,公民科学素质依然偏低。 其次,科学价值观念需要更新。 再次,科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最后,科研风气需扶正。 (二)切实提高文化素质

首先,要普遍提高文化水平。

其次,扩大知识覆盖面与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 再次,科学汲取知识营养。

切实提高文化素质,在社会倡导的同时,尤其需要主体自觉以提高文化

素质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节 身心健康素质教育

一、健康素质 (一)健康素质的含义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

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二)健康素质的地位

健康不仅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必要条

件。

健康素质不仅能提高人生价值品位,而且能提高社会的核心进步程度。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

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三)健康素质的内容与状况

人们普遍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考察个体的健康状况。当前我国整体健康

状况存在以下四点隐忧:

生育质量不高 健康意识淡薄 缺乏保健常识 忽视心理健康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2.坦然面对现实;3.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5.处世乐观)

(四)健康素质形成方法

促进全民健康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的形成,首先需要主体自觉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 其次健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

健康素质的形成既需要学校的有力组织锻炼 和社会大环境的有益引

导,更需要每个人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并将这方面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二、独立人格素质

独立人格素质即人格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基本稳定的独特心理和生

理品质。

(一)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独立人格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独立人格素质的培养形成

1.树立独立人格观念;

2.在实践中培养锻炼独立人格; 3.共同致力于独立人格素质的培养。

第四节 精神审美素质

一、精神审美素质的含义 二、精神审美素质中的缺陷

1.精神素质缺陷 2.审美素质缺陷 三、提高精神审美素质方法

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全面掌握知识,多维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教育所有学生充分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

确立的我国实行三步走的伟大构想 、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崇高追求。

第五节 劳动技能素质

(略)

【第四讲】

第三章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职能

本章要点

教育人类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社会起始阶段的“本真教育”在经过漫长的“异化教育”阶段之后,今天正向“复归本性”的阶段过渡,素质教育正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出现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是对以往教育的辩证扬弃,既包容着以往教育的合理因素,也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本章拟对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基本职能以及灵魂、重点等作出阐述,旨在为构建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提供依据。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缘起和本质

一、素质教育的缘起

素质教育的提出时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是教育自身发展或曰“自己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即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同时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或“非人”为本的。 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每个活生生的个人。 “以人为本”的人,是社会的人。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第一,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第二,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手段”和“人的方法”普遍运用。

【第五讲】 二、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

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作为伦理要求的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又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全面地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

三、突出主体精神

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即活动的承担着和发动者。 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

素质教育以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为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不仅肯定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且强调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四、关注终身发展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素质发展的新认识。

素质教育的终身性特征,意味着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基础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

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并非指各级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它冲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包含了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教育过程的发展性等丰富内涵。

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

一、促进个体自然成长

素质教育促进个体自然成长的职能,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1.适应受教育者的天性 2.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 二、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对人的身心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依赖于以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对个体的“加工”和“塑造”,使其获得遗传素质中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