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084290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1) 时间:2020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52页例1.

教学目标: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根据要求改写成近似数。 245600985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百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四舍五入到百位是( )

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

例如,量得小明身高是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0.98米或1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数。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知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l,是4以下的数舍去。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 0.984≈0.98 0.984≈1.0 0.984≈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P52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吗?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十三1、5题。

板书设计: 0.984≈0.98 0.984≈1.0 0.984≈1 教学反思: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时间:2020年 月 日

教学内容:53页例2、3.

教学目标: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4) 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

(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

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

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三角形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时间:2020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59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