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084290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4、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 - 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教学反思: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时间:2020年 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月 日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4、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教学反思: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时间:2020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