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医学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275a641a37f111f0855b2d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研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6)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 3.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论述题)

(1)随着生物因素疾病如传染病得到控制,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2)这些致死性疾病与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过量饮食与肥胖、运动不足和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等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则是上述各种行为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3)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迅速,社会竞争加剧,这些都对人类的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4)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有较深入的了解。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也证明,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其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足以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疾病的治疗也不能单凭药物或手术;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身体上的无病,而是更追求心身的舒适和协调。因此医学模式的转变已是不可避免。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论述题)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如果只重视被分开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或将各个器官和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是不恰当的,有害的,容易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被动局面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对待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应同时注意心身之间的相互影响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剧烈影响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人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的变化可随时做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调整,以保持自身的健康水平

13影一班委出品,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1

图1-1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整体观示意图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1.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4.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识记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与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6.思维是人脑间接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7.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像。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跟集中。指向性和集中型是注意的基本特征。

9.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0.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11.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12.应激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

13影一班委出品,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

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

13.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5.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理解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16.性格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对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简 答

1.气质的特征

1)感受性:即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

2)耐受性:这是指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3)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指不随意注意及运动的指向性,心理反应及心理活动的速度,灵活程度

4)行为的可塑性:这是指人依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5)情绪兴奋性:它包括情绪兴奋性的强弱和情绪外露的程度两方面。

6)外倾性与内倾性:外倾的人动作反应,言语反应,情绪反应倾于外,内倾的人表现则相反。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上

2)性格的情绪特征:一是情绪活动的强度,二是情绪的稳定性,三是情绪的持久性

3)性格的意志特征:这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

4)性格的理智特征:它指人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 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是意志活动的核心 (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选 择

图2—1 p13 感觉的特征 p15

知觉的基本特性 p16 记忆的基本过程 p18

13影一班委出品,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3

遗忘 p19

思维的分类 p19 思维过程 p20

注意的品质 p21(选择或简答)

良好的注意应具有适当的范围,比较稳定,善于分配,和主动转移等四个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p22 情绪的功能 P22 图2-4 情绪的基本分类 p23 情绪状态的分类 p24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p25(简答或选择题)

(1)情绪的动力性 (2)情绪的激动性 (3)情绪的强度 (4)情绪的紧张度

表情 P25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p27 意志的品质 p28

人格的特征 p29(选择题或简答) 1)独特性和共同性 2)社会性和生物性 3)稳定性和可塑性 4)整体性

动机冲突 p33(选择题)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简答:表2-1 p40(画表)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功能 功能 视觉 听觉 运动 语言 空间和数学能力

左半球 概念、字母及单词识别 言语性声音 复杂随意运动 听说读写 数学能力 右半球 复杂图形及脸孔识别 环境声音及音乐 运动模式的空间组织 几何学、方向感和心理旋转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生命周期的概念: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的生命阶

段,即从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

13影一班委出品,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