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2ef7681ed9ad51f01df222

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深入,我们建构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大家共勉,其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交流内化,巩固扩展->反思回顾——梳理归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应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树立“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思想,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乐意参与活动。 操作要点:

(1)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或以提问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或出题检测以往知识掌握情况,为学习新知起到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2)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民主,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好朋友。

(3)设计材料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牵强,要能激起学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的心态。提供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利于学生探索发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自主探索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活动单”、小黑板、多

- 1 -

媒体等形式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便捷性、让学生独立探究,为小组合作交流做准备。 操作要点:

(1)教师利用“活动单”或小黑板、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要做到“教材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层次化”让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2)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动手操作、或观察思考等等,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

(3)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己已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学生探索的结果应以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标准。 2、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目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是对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又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 操作要点:

(1)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法。如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面对面”。

(2)科学组建合作小组。A、把全班学生按组间同质(即各小组水平相当)组内异质(性别、学习成绩、性格、才能等)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B、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也叫第一发言人(负责记录整理本组合作成果),一名操作员也叫第二发言人(负责具体操作),一名汇报员(负责把本组合作成果向全班汇报交流),每组

- 2 -

第一、第二发言人为本组中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优先发言权。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的周期后,角色可以轮换,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角色都了解,使他们明白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3)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核心人物,是一个组织者,相当于教师的助手。它肩负着联络教师和学生,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的任务,同时还有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成员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最后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养,使他们不仅有当组长的热情,而且要有当组长的能力。小组长也要定期轮换,以防止组内“小权威”的“一言堂”。小组长的选拔可以采用民主推荐和教师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民主推荐”能保证他的群众性“教师考察”能保证他的权威性。

(4)精心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技巧。A、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听教师要求,听同伴意见,听的要专心,不随意打断或插嘴。B、学会表达。在倾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C、学会质疑。合作过程中,先由一生(小组中的学困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遇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讨论达成共识。D、学会信息的记录、整理。记录员要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及时掌握小组活动的情况,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为全班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3、全班展示交流环节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碰撞激发,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操作要点:

- 3 -

(1)、根据自学目标教师随机或有意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汇报员代表该组汇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 (2)、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和更正意见。此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 (3)、教师要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清楚,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的不完全的问题预以补充,并及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或板书。

三、交流内化,巩固扩展。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练习。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易于认同,也能促使全班学生互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操作要点:

(1)练习题目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 (2)先由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统一本组的结论,或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教师随机或有意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汇报员代表该组汇报习题的解答方法,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

(4)提出本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体同学自由质疑,当学生不能解疑时,由教师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好全程调控作用。

(5)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开发学习伙伴间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的互补性,帮助学生达到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由师生共同解决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 4 -

练习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中形成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自我结构。 四、反思回顾,梳理归纳。

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操作要点:

(1)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2)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或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情况如何。

(3)师生用精炼的语言共同概括新知。

(4)由学生对个体、小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注重加强过程性评价,评价时以情感、技能发展为主线。评价对象以学习小组为主,学生个性为辅。

参考文献:

[1] 窦福良.生态化课堂中的教师角色《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

[2] 陈锋.营造生态课堂关注生命成长—生态视野中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2007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