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a9874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32

指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利后则实者活”,足证临床问大便情况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性。

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同时还可以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的发挥。因此临床治疗中,对于因脏腑之病引起的大便失调,固然要之脏腑之病,以求其本;但在大便失调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则应应急先调治大便,以治其标。《素问·标本病传论》在讨论标本缓急治法时指出:“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便是这个意思。

2.论述“生病起于过用”及其临床意义。《素问·经脉别论》指出:“生病起于过用”,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顺序递迁是四时阴阳有规律消长的结果。与此类相比,人体的正常生活行为,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劳作、情志等,都应该有所节制而不可太过。太过而超出人体生理调节限度,损伤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则能致病,如张景岳云:“五脏受气,强弱各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真,则病之所由起也”。这种病因观是与我国古代“过犹不及”的哲理一脉相承的,它从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失和与过度探讨病因,体现了《内经》病因理论的学术特点,并对疾病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另外,虽然“太过”与“不及”均可导致疾病,但《内经》更加强调“太过”,主要是因为“太过”致病急速,剧烈,危害更明显。“太过”致病可从5个方面论述:

①四时气候的过用:四季正常气候变化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若气候反常,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或不及时,均可导致人体对“时气”

的过用。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未至而至,此为太过......命曰气淫。”

②精神情志过用:精神情志是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之一,适度有易于健康,若精神反常,情志太过,则为“过用”,过则为病。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③饮食五味过用:饮食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本,若暴饮暴食或五味偏嗜,饮食不洁,均可造成“过用”,是为发病之因。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④劳逸过用:劳可指劳力、劳心、房劳。劳逸太过即为过用。如《素问·举痛论》云:“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素问·宣明五气》亦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⑤药物过用:药物各具偏性,过用亦能致病。如《素问·腹中论》云:“石药发癫,芳草发狂”。《素问·五常政大论》亦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综上所述,“生病起于过用”本指过劳伤五脏致病而言,推广而言具有病因学普遍意义。“过用”即超越常度,无论内伤、外感,其发病之由,均因“起于过用”,如七情六欲的过激过久、六气的太过、饮食的过饱与偏嗜、方式太过乃至纵欲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生病起于过

用”在治疗上也有其价值,在治疗上,无论是用针、用药、推拿、按摩,均应适度而不可过之。治疗应适事为度,补泻均不可过用,强调药物治病要中病即止,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伤形,气伤精。精化气,气伤于味。”这一观点与“生病起于过用”的病因学观点相呼应,皆为儒家思想“过犹不及”、“不得中行而与之,必得狂狷”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简单版本: 魄门亦为五脏使。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之间的联系。魄门是胃肠的末端,应受胃肠支配,但其功能亦受五脏的制约。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对内脏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所以一方面魄门的启闭状况常能反映内在脏腑的功能盛衰,而从五脏入手调制魄门的病变;另一方面魄门启闭异常又当急治,以利五脏气机的调节。

临床意义:魄门的启闭正常与否,反映着脏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临床不论外感、内伤之病,审问其大便情况以了解病情,对诊治有着重要意义,如昏厥证二便不禁者,多为脏气衰败之“脱证”,预后多不良。又如《素问 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中指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足证临床问大便情况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性。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反映着脏腑的功能状态,同时还可以

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的发挥。因此临床治疗中,对于因脏腑之病引起的大便失调(泄泻或便闭),固然要治脏腑之病,以求其本;但在大便失调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则应急先调治大便,以治其标,所以《素问 标本病传论》在讨论标本缓急治法时指出:“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脏腑有藏泻功能的不同,这仅是就其生理功能特点的区别而言,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五脏藏中有泻,六腑泻而有藏,应该灵活掌握。五脏藏精气,贵其充满,虚证责之精气不藏,以滋补精气为要;六腑传化物而输泻,故糟粕浊气壅塞的实证责之不泻,以通泻胃肠为法。六腑传化水谷,有胃肠虚实下行的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是后世论六腑功能以通为用、以下行为顺的依据。近年来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就是应用此理论取得的成果。 生病起于过用

理解:六气和七情本为天人之常理,其成为病因,则需有一定条件,其中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过用”。过用,即过度作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有规律地消长产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若天气反常,六气太过则变成六淫,伤人致病,这是自然之过用。天人相应,人体的正常生活行为,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劳作、情志等,也应有所皆知而不可太过,若超过了机体自我协调和适应的能力,损伤阴阳气血,影响脏腑功能,则可使人患病,这是人之过用。这种病因观是于古代“过犹不及”、“过则为灾”的哲理一脉相承。所以,“生病起于过用”体现了《内经》病因理论的学术特点,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