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b575db0b4e767f5bcfcec3

由于父亲角色行为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以促进我国儿童更优发展。但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尚未真正起步。因此,

探讨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及干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外,必须在行动上真正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策略,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 4.1付出时间相处

父亲的力量如此强大,为人父着应充分认识尽父亲之责的重大意义。亲子游戏和共同参加的社会活动是将幼儿的交往活动推向高层次、高水平的有利条件。父亲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障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短短的相处时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此外,父亲还应该参加孩子的游戏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藏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交往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促进自身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认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4.2父亲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培养好幼儿的社交能力,必须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关键做用。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和传授知识的工具,父亲角色行为与孩子的语言发展相对母亲来说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活活泼、有感染力、有吸引力、具有幽默感、同时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父亲也可以用故事引导孩子,利用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例如阿基米德、牛顿、瓦特、居里夫人、华罗庚等人的科学传奇故事可诱发儿童对神奇的科学世界的向往。孩子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3 父亲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研究表明,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智慧上和能力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不多,性格开朗活泼的人更易受到大家的欢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在幼儿时期养成孩子乐观

13

向上的性格也是应付人生中的悲伤、不幸、痛苦、失败的最有力的武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精神愉快,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父亲开朗、乐观的性格,对孩子有着长时间的熏陶作用,也是实现塑造子女较好性格的保证。父亲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公物和劳动的态度,都是子女最早的学习榜样,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较深的影响。父亲要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不断的用未来的美丽蓝图唤起孩子的热情。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充满希望。 4.4父亲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较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孩子若很会与人沟通,便很容易打动别人的心。每位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受到别人的欢迎,那么就应当让孩子学会与别人沟通。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应遵循两条原则:(1)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抱怨、看缺点多,而看优点少;批评多、激励少;训诉多,表扬少。在训诉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爱谴责别人,这样的人最不受欢迎、训诉和指责往往收不到良好效果,造成孩子逆反、怨恨心理,还不会与人沟通;(2)真心的欣赏和鼓励孩子,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经常欣赏和鼓励的孩子,易学会和别人较好的沟通。

4.5 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可带孩子走亲访友,学会礼貌待人。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交,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条件。孩子从两岁开始,就需要玩伴,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或略大的孩子及大人玩耍,孩子从中可以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兴趣、责任心。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同时也能开阔他的视野,促进孩子的发展。

4.6 父亲要培养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往往很容易仿效父亲,所以父亲与他人的合作行为很容易影响孩子,而父亲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行为直接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父亲以身作则,在无形中就教育了孩子,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身教与言教并重,并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教育孩子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

14

懂得先人后己,克服自我中心,对孩子之间的争执作出公平、合理的处理,鼓励孩子的谦让、分享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社会性发展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父亲们也逐渐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重视起来。教育好孩子是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件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对这个问题,父亲既要有充分的认识,也要切合实际地随时注意幼儿的各种发展变化情况,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使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说,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应注意日常渗透,特别是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为幼儿交往提供条件和机会,使其主动与人交往,并注意观察孩子的交往情境,情绪变化,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正如“教育有方,教无定法”不同类型家庭中的父亲角色行为也可谓“行必有方,为无定法”。父亲在塑造良好角色行为的同时若能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将会培养出一个活泼、聪明、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15

参考文献

【1】 方建移 何伟强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3.3 【2】 孟育群 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10 【3】 彭丽荣 家庭教育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会 1995

【4】 叶立群 邓佐君 家庭教育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10 【5】 刘晓东 解放儿童 新华教育出版社 2002

【6】 朱家雄 幼儿家庭教育大全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1987.10

【7】 任志勇 幼儿心理健康100分 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3.3

【8】 庞丽娟、李辉 婴儿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10月版 【9】 陈建强 新世纪的父亲角色—父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发展 新世纪潮

2005.6

【10】 陈建强 父亲影响:支持性成长环境——父职在儿童发展中的贡献 新父亲

角色 2005.6

【11】 张 虹 父亲的角色及其对父亲成长的意义 幼儿教育 2004.1

【12】 Margot B·Nadien著,丁祖阴译 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13】陈建强 一辈子学习做父亲—父亲角色的终身学习观 家庭学校 【14】董小苹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定角色作用[J] 当代青年研究,1999.6. 【15】严 珏 专家呼吁:父亲角色不可弱化 家庭保健报 2006.8 【16】《人民日报》 1988年1月2日 第3版

【17】许 燕 他为什么出现性别角色偏差 中国青年报 1997年7月23日

教育导刊

【18】瓦西里沃斯·费纳克斯 重新界定父亲的角色及其对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