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浙科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浙科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bbdd6d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8

B.绒毛蛛猴种群分布型呈随机分布

C.尽管红眼树蛙排出的卵(精子)非常多,但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标记捕获繁殖季节成蛙等过程,计算获得红眼树蛙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C 绒毛蛛猴种群的存活曲线与人类一样属于类型Ⅰ(凸形);绒毛蛛猴种群呈集群分布;无人为干扰的某热带雨林属于顶极群落,其中生物的数量大致保持稳定,尽管红眼树蛙排出的卵(精子)非常多,但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标记捕获非繁殖季节成蛙等过程,计算获得红眼树蛙的种群密度。

[课堂回扣练习]

1.(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解析:选D 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密度大小;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性比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2.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选D 曲线a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存活率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可推测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由于大型动物的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3.(2015·浙江1月学考)如图表示不同动物种群的个体总数以及一段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率最高的种群是( )

A.猎豹 C.赤狐

B.亚洲象 D.田鼠

解析:选D 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猎豹、亚洲象、赤狐、田鼠中,出生率最高的是田鼠。

4.“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1 hm=10 000 m),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

初捕 重捕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解析:(2)种群密度的单位是“只/hm”,题目中调查样方的总面积是2 hm,故按公式计算后还要除以2。题目中交代“田鼠重捕时更难捕捉”,即题目中重捕的m值偏小,因此按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偏大。(3)依据表中数据计算性别比例为:(14+18)/(18+18)。(4)因(2)中计算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144只/hm,而1 hm=10 000 m,则每100 m有1.44只田鼠,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6∶1.44=2.5∶1。

答案:(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2

2

2

2

2

2

2

2

2

2

2

捕获数/只 32 36 标记数/只 32 4 雌性个体数 14 18 雄性个体数 18 18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选C 选项A为年龄结构;选项B为出生率;选项D为死亡率;选项C中所描述的是种群的分布型,不属于数量特征。

2.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甲(自然状态)和种群乙、丙(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调查黄杉种群密度的方法一定不是标志重捕法

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丙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同龄个体的数量会增加

解析:选B 标志重捕法只适用于调查动物种群密度,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图中自然状态下的种群甲表现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的黄杉生长有利,是通过种群甲与乙的对比得出的;种群丙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着时间推移同龄个体的数量增加。

3.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选A 增长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稳定型种

群密度基本稳定,而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是衰退型的特点。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A项符合这一特点。

4.(2015·浙江9月选考)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

解析:选D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性比率为1∶1,也有一些种群雌多雄少或者雄多雌少;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未来种群出生率将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增多。

5.右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下图乙中的( )

解析:选A 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减小。 6.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比率,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选D 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比率。

7.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解析:选B 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个体的平均资源占有量有关。在一定的种群密度范围内,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充足,所以个体平均增长量变化不大。种群密度过大时,因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所以随鱼类种群密度增加,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下降。

8.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