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004e0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3

B.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C.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 D.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解析 由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由材料中内容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减少了国家下达给企业的指标,强调一部分利润留给企业,这会增强企业的生产自主性与积极性,因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 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 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的关键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政治领域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是对经济领域改革,二者改革的领域是不同的,所以“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本身均是错误的说法,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的意图都是想改变斯大林模式,所以“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才是正确的答案。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7·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还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引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1913年 年份 工业生产总值 机器制造业 拖拉机 电力 石油 钢 世界 5 4 不详 15 2 5 1928年 世界 5 4 4 10 3 5 1932年 世界 3 2 2 7 2 5 欧洲 2 1 1 4 1 4 ①1937年 世界 2 2 2 3 2 3 欧洲 1 1 1 2 1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策?(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8分)

(3)材料三反映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8分)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中“1919年初”“余粮收集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2)问, 依据材料二中“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关系语句思考。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并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回答方针;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回答经验教训。

答案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征集制或战时共产主义亦可)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3)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验教训:快速实现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或具体表述: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14.(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25.1 1 831.7 330.08 煤炭(万吨) 3 551 16 592.3 367.25 棉织物(亿平方米) 18.21 27.15 49.09 谷物(万吨) 7 330 9 564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8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8分)

答案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

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

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