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21a08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0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

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 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 (1)胎教的内容 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 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 ③注意环境的影响

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 (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

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 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 (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 (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

1

(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2)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3)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4)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5)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6)九年,教之数日。

(7)十年,出就外敷,居宿于外,学书计。

8.男唯女俞: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代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 9.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36 (1)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2)道德教育

包括:伦理纲常教育;立志教育;简朴、正直、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

幼儿礼仪,即所谓的“幼仪”。“幼仪”要求儿童对他人谦让有礼,要求儿童自己行止有方,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10.简述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8 (1)以身示教的原则 (2)因材施教的原则 (3)重视环境陶冶的作用 (4)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11.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小学与学龄前教育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与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蒙养教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特指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经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所进行的的文化、道德启蒙教育。因此蒙养教育是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12.简述古代蒙养教育的任务

(1)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掌握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学、道德、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必要的准备。

2

13.“保养性真”:主要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依据提出德教育目的论,是相信儿童生来就有向善的本能,有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蒙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全这种生来就有的善性,使其不被外部的物欲所污染。 14.简述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方面的启蒙教育,如学则、学仪、家训和《圣谕广训》《小学韵语》《教子斋规》等;

(2)初步的识字教育,所用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文字蒙求》等;

(3)鼓励儿童读书进取,培养意志的启蒙教育,这类的教材和读物主要有《劝学》《发蒙记》等。

(4)启发儿童智慧的故事传说;

(5)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如《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等;

(6)结合歌舞进行陶冶性情的启蒙教育,如《神童诗》《千家诗》等; (7)有关性理大义之类的启蒙教育,《西铭讲义》《性理字义》。

15.《三字经》:相传由南宋王应麟编写,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全书采用三言韵语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上述王朝兴废,下至宋代历史故事,后由明清学者续补辽金元以下的历史内容。 16.《百家姓》:作者不详,是一部宋代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蒙学识字教材,它集古今姓氏为四言韵语,内容虽无文理,但字音押韵,便于诵读,且篇幅简短,切于实用,因而深受民间乡塾与家庭的欢迎。

17.《千字文》: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一千个字,编为四言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儿童不仅可以识字认字,还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 18.简述古代游戏遵循的原则。

(1)崇尚礼乐的原则;(2)崇尚俭朴的原则;(3)崇尚正德的原则。 19.《文字蒙求》:王筠的代表作,该书结合汉子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许多见解指导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指出教育儿童识字要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把握三个原则:形象对比,将文字与实物结合起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言入于耳。

20.《幼训》:崔学古在蒙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崔学古根据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蒙养教育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其所思考的范围

3

更加广泛,涉及蒙养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道德教育、健康保育、师生关系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简述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p46

(1)论身心统一:①人生而即可受教育,是王充身心统一论的基本主张。

②儿童教育要注重身心两个方面,不可偏废。这是王冲身心

统一论的另一个含义。

(2)论小儿禀性:在小儿禀性问题上,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他强调善可变为

恶。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名词解释)他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他还特别提出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

(3)论优生:子女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禀气之厚泊是由

于剩余多少决定的,多生则气薄,少生则气渥。

(4)论在活动和中学习: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他主张的

“人有知学则有力”“用耳目以定情实”“教化成性”的观点,都是很有创见性的。

2.简述王充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 (1)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2)王充强调手脑并用,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3)提出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

3.论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p49

(1)注重家庭教育。颜之推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最早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外在环境,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

(2)提倡及早施教。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要行“胎教”,年幼之时心理单纯、精神集中、记忆力强且可塑性较大。

(3)主张“严而有慈”,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4)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注重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提出“与善人居”“慎交游”的教育原则。

4.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唐期间,著作甚多,现仅存《颜氏家训》。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注重家庭教育、提倡及早施教、主张“严而有慈”、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