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课程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大学生政治课程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60301b58fb770bf78a556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姓名:蒲全明 学号:112013325001766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蔬菜学)

摘 要:研究生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是在本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基础上,维持本科、硕士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有效衔接,提高硕士生对重大理论和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本文主要从理论学习和个人专业理解两方面阐述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水平,心得体会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本科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再到研究生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从未间断。经过为期3个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我不仅认识了自我,而且对重大理论和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接下来,我会从理论学习和个人专业理解两方面阐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心得体会。

“90后”的我们出生、成长在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全面转型的近二十年。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成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生相伴的,比起我们的父辈对社会转型的不适感本该更少。但是现实却有所不同,整个社会居于各领域主导地位的正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社会转型最早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迹,而他们又把这种印迹转移到我们身上。从小,我们既学习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国家政策、社会规范和竞争意识,又受到上一代人旧思想的影响。我们毫无选择地接受了新、旧两种思想的影响,导致我们比其他成年人更困惑、更“纠结”、更“郁闷”。

作为一名本校推免的农学研究生,我很早就进入了实验室开展实验。各位师兄师姐给我的印象是:注重专业学习,长时间呆在实验室,看重个人科研能力,专业偏好明显,独立性强;相对封闭,忽略人际交往,人际交流能力差。在这种氛围下,我也很“郁闷”地成了实验室的宅男。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上,尹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文学的色彩、历史的厚

第1页(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重、哲学的思辨也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思政理论的逻辑与力量。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那么自己开拓创新的精神也难以培养出来。 1.理论学习部分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我是带着“为什么那么多官员,铤而走险去贪污?”的疑问听那堂课。曾几何时,个别地方政府吃着公家饭不干职责事,拿着鸡毛当令箭,对人民生活置若罔闻,对人民提出的请求直接驳回,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但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善于自我批评、善于自我修正的政党。这样的政党是不会允许这种腐败之风肆意横行的。自从习主席任职以来,全国上下开始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让人欢欣鼓舞的就是雷厉风行得“反腐倡廉”,最让人倍感温暖的是“群众路线”,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我是带着“为什么会发生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的疑问听课。“富士康事件”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与劳动力关系的例子。虽然,这件事发生在现在的中国,但对这件事的解读却可以发散到很多面。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来讲,劳动处于弱势;从社会发展阶段来讲,此阶段不可逾越;从社会主义理论来讲,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无法完全排除私营企业;但从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来讲,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的地位,要杜绝这样的问题产生,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由此可见,为了更稳、更好、更快地全面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只能是天方夜谭。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我是怀揣着“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疑问来聆听这堂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精神文化部分,大体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定型的。这个时代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等大的学派,留下大量经典性著作,对其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型

第2页(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样的,对于作为农学研究生的我而言,我不仅应该注重专业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更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人文素养。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我们必须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五位一体”—由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从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以“美丽中国”为宏伟目标。 2.结合专业,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作为农学研究生,我再谈一下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农业发展的个人浅薄之见。

农业现代化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的战略地位,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从总体上看,现在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是我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农业发展道路的现实定位。

农业是根本、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加快和深化农村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召唤中,从多角度正视农业发展问题。明确指出在今后二十年内,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战略重点”,这一认识成为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重要前提。十四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向,提出要着力提高农业质量,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新形势下把农业基础地位思想推向新发展,在肯定农村改革的同时,深刻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现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切实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注重科学发展,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意在从土地制度上加固农业基础地位,从具体措施上细化和落实农业基础地位。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农业是“根本”、是“基础”、是全党工作“重

第3页(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之重”的科学定位,凸显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农业的战略把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农业现代化道路制定了发展策略。“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其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由此可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走好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发出警语:“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道路问题上破了题,破题纵然是关键,但做好题才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廓清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更稳健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3.致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尹老师您精心设计每一个专题,深度挖掘,实现了专博结合,大大增加了对我们的吸引力,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您的讲授方式能突出重点,也把文学的色彩、历史的厚重、哲学的思辨传授给了我们。对此,我向您表达最真挚的谢意。谢谢您,辛苦了!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