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课件(汉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当代文学课件(汉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61dc0b168884868762d6ee

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

3、命运:批评——全面否定: “天聋地哑” :“整个文坛在‘文革’前夜最凄美的‘天鹅绝唱’”。(《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赵树理》,陈徒手《人有病 天知否》)。 自觉的民间立场与意识形态要求的微妙冲突。

(二)代表作品 1、《三里湾》:创作于1953-1955年间,是当代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1)内容:

小说以马多寿、范登高等四户农民相互交织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讲述了1952年9月一个月里发生在三里湾围绕着秋收、扩社、整社、开渠而展开的合作化运动,表现合作化时期农村在经济、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四个家庭:

保守落后的封建家庭马家:马多寿(“糊涂涂”)、“常有理”、马有余(“铁算盘”)、“惹不起”、马有翼;

和睦的模范家庭王家:王金生、玉生、玉梅 袁家:袁天成(落后的党员)、“能不够”、小俊; 范家:范登高(村长,“翻得高”,资本主义道路)、范灵芝 (3)主题:充满张力 显性主题:

反映农民挣脱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在党的领导下走合作化道路的宏大叙事; 隐性主题:

体现了作家本身对合作化运动的矛盾心态,暗示了权力对农民自主选择生产方式的强制干预 2、《“锻炼锻炼”》

初刊于《火花》1958年第8期。

(1)“锻炼锻炼”:争先合作社老社长王聚海认为副社长杨小四太年轻,缺乏工作经验,需要“锻炼锻炼”。

(3)主题 显性主题:

批评落后农民的好逸恶劳;

“歪曲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 “诬蔑农村劳动妇女和社干部。” (三)如何评价赵树理 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

(1)作为农民在文学领域的代言人,赵树理在文学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2)创造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简练的民间文学语言及风格;

(3)促使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山西派”、“火花派”)。 “山药蛋派”:

又称为“山西派” 、“火花派”,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

特点: 1、地域上,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2、注重小说的教诲功能,是他们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的“写实”风格。 4、重视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

2、不足之处:

单一、封闭的艺术视野造成的创作认识上的狭隘与简单。 “作品急于回答一些当前政策上的问题,不及深入思考整个小农社会的国民性改造的历史命题,在质朴本色中缺乏足够的心理深度,这是赵记文摊的一个弱点。”(杨义:《新文学图志》)

二、柳青的《创业史》 (一)柳青的生平及创作: (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30年代(1934年)读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到延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中篇小说《狠透铁》等。

外来知识者的立场:“长安十四年”:1952年,柳青举家迁往陕西,在长安县安家落户,一住十四年,直至“文革”爆发。期间挂职长安县副书记,深入生活,专注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 (二)《创业史》 1、地位及创作情况:

被称为一部反映农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巨著。

一部半的尴尬。

(1)个人健康的原因; (2)国家政策的反复变化。(“文革”中加上的对刘少奇修正主义的批判——版本学:金宏宇)

(1)主要内容:表现合作化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即从成立互助组到组建初级合作社的过程。 小说描写了在陕西渭河流域的蛤蟆滩,贫苦农民在梁生宝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在与各种势力的斗争中最终走向合作化的故事。

(2)思想成就:

首先,这部小说真实和深刻的地方,主要并不表现在揭示社会上和党内的矛盾,而是表现在揭示贫雇农队伍内部的矛盾。

其次,作品在主题上强调了发展生产和和平竞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斗争的模式。

(3)线索结构:一条主线、多条复线

(4)主题: 柳青:“我这个小说只有一个主题——农民是如何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的。这个主题写完了,小说就写完了。”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5)人物形象: 梁生宝: 柳青认为:“梁生宝只不过是一个由于新旧社会不同的切身感受而感到党的无比伟大,服服帖帖想听党的话,努力琢磨党的教导,处处想按党的指示办事的朴实农民出身的年轻党员”。 “简单一句话来说,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与穷苦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 ; “党的忠实儿子” ;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作为特定时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生宝的形象有明显的英雄化和理想化的倾向,代表着那个时代作家对艺术追求和对生活的虔诚与执著,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严家炎“三多三不足”: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梁生宝的形象过分理想化。

梁三老汉:

《创业史》中塑造的最有生活真实感、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 保守、倔强,天真、幽默 。

作者以其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写出了这个具有浓厚传统观念的老贫农,在社会变革中痛苦而曲折的心路历程,并通过他思想的最终转变,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体力量的强大影响力和推动力。

邵荃麟:“《创业史》中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

(6)艺术特色

叙述方式上夹叙夹议;

双重的语言风格:人物语言采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叙述语言则充分书面化。一方面是柳青显而易见的激进主义企图,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民间的真实的力量。这种民间的力量使得文本不断暴露民间生命生活的真相,同时显示出作家宣讲主流话语的真诚与自信。 (7)不足

过分夸大了农村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简单地用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配置人物。 在处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时,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般农民劳动致富的要求,一概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加以批判。

对富裕中农的描写,过分强调他们自私落后的一面,对富农的描写,在批判的同时忽视了他们可能改造的另一面。 三、其他作家作品:

(一)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二)孙犁的《铁木前传》; (三)李凖的小说创作; (四)浩然的《艳阳天》。

(一)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三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

1、周立波:

(1908-1979)湖南益阳人,左联时期翻译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及基希的报告文学集《秘密的中国》。1948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反映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艺奖金”,1951年完成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铁水奔流》。

回乡经历:1955年举家迁回家乡湖南,担任大海塘乡互助合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帮助村民办起了凤翔初级社,后来又在老家邓石桥村办高级社。1957年在益阳桃花仑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期间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另有短篇小说《山那面人家》、《张满贞》等。 2、《山乡巨变》:

(2)内容及主题:

清溪乡合作化运动中从建立初级社到组建高级社的过程。 《暴风骤雨》的姊妹篇。

“串珠式”的情节结构模式。

(3)特色: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人情美、乡情美、自然美”。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