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课件(汉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当代文学课件(汉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61dc0b168884868762d6ee

优美、恬淡的自然风情;“南国山乡的风俗画”。

黄秋耘:“善于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使全书抒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呈现着明丽的地方色彩。” (《<山乡巨变>琐谈》)

对乡民自然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的描写,尤其是农村社会中复杂而又单纯的人际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家庭关系、爱情关系等)的展示。尽量地贴近百姓生活的原生态,突出地描写老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

(二)孙犁的《铁木前传》 1、孙犁:(1913-2002),“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2、《铁木前传》 (1)主要内容:

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以人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重人物内心生活的挖掘,对北方农村的人情美、人性美,充满由衷的赞美之情。

傅老刚,黎老东,九儿,六儿 (2)人物形象: 小满儿:

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聪明、漂亮——轻浮、落后。 作者充满矛盾的创作心态。

(三)李凖的小说创作 1、李凖:(1928-2000)河南孟津人。50年代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短篇小说集《李双双小传》、《车轮的辙印》,电影文学剧本《李双双》、《老兵新传》、《牧马人》、《清凉寺的钟声》等。 2、主要作品 (1)《不能走那条路》: 处女作(成名作),1953年11月20日发表于《河南日报》。 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 ; 张栓、宋老定、宋东山 。

(2)《李双双小传》: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 主要内容:为更好地“大跃进”,如何办好村里的食堂的问题——明显的时代印记;

家务事, 真心焦, 有干劲, 鼓不了!

整天围着锅台转,

跃进计划咋实现? 只要能把食堂办, 敢和他们男人来挑战。

电影《李双双》:“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 ; 李双双形象的意义: 追求解放的时代新女性

主流意识形态和男权修辞共谋的产物。

(3)《黄河东流去》: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扒开黄河大堤造成的空前灾难。

旧时代中原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风貌 :既浑厚善良又机智狡黠,外表看似笨拙内里却精明幽默,小事吝啬大事却豪爽仗义的性格 。

赤杨岗:李麦、徐秋斋、海长松、海老清、蓝五、雪梅、王跑 ?? 李凖:“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而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

(四)浩然的《艳阳天》

1、浩然:(1932-- 2008),原名梁金广,处女作是1956年冬发表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阳天》(共3卷)、《金光大道》(共4册)、《苍生》、《乐土》等; 2、《艳阳天》:

(1)1964年版,表现东山坞合作社麦收前15天发生的阶级斗争。(萧长春、焦淑红、马小辫)

(2)陈思和:“图解错误的政治口号”,“歪曲生活的真实”。 思考题

1、如何评价赵树理? 2、试述《三里湾》(《“锻炼锻炼”》)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3、分析《创业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4、分析梁生宝、梁三老汉的人物形象。

5、结合作品,比较赵树理与柳青不同的创作风格。 6、 简析周立波《山乡巨变》独特的艺术探索。 7、 谈谈你对李双双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二章

十七年小说(二)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一、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一)概念:

特指以表现从1921年——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历史题材的小说。

陈思和:“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二、军事题材的小说

(一)长篇小说的两大类别: 1、革命战争史诗:

这类作品大多以重大的战争史实为题材,以全景的方式突出对战争宏大场面的描写,追求历史的“真实”再现和“史诗”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

2、革命英雄传奇:

这类作品主要继承了我国传统侠义小说的特点,从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为表现对象,展现革命战争的波澜起伏。 代表作:《林海雪原》(曲波)。 (二)《保卫延安》、《红日》 1、《保卫延安》: (1)作者杜鹏程:(1921-1991),陕西韩城人,原名杜洪喜。1938年到延安。40年代后期担任随军记者。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小说集《在和平的日子里》、《年青的朋友》、《光辉的里程》等。

(2)内容:

取材于1947年3月-9月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 主人公:连长周大勇

(3)“模版”的地位:

当代描写大规模战争的第一部代表作品,也是当代最早被评论家从“史诗”的角度评价的长篇小说。 A、整体构思上通过展现战争全局,突出正面强攻来带动具体的、局部的战争和人物的活动,

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主题上突出强调人民战争胜利的三大因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

C、塑造了彭德怀的形象。 2、《红日》

(1)吴强(1910-1990)江苏涟水人,原名汪大同。30年代开始文学活动,在上海参加左联。1938年加入新四军,从事文化宣传教育工作。40年代参加过莱芜、淮海等战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等。

(2)主要内容:

小说以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军的活动为核心,描写了山东战场上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展示了战争的宏大场面。 英雄军——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 (3)艺术特色

A、张弛有度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B、展现战争生活的丰富性,尤其是战争生活中的爱情,是《红日》的一大特色。 沈振新、黎青 ; 梁波、华静 ; 胡克、姚月琴 ; 杨军、阿菊 ;

C、在人物描写上,小说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较好的刻画:

a、注意对不同人物文化背景和历史性的展示。突破了当时同类题材中存在的局限。

沈振新:粗线条、知识水平不高; 黎青:知识分子女性的细腻。

b、对敌对人物的刻画没有采取流行的漫画式方式,而是较为真实地写出了他们作为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军人的责任感、作战才能甚至作为人的良心。 如: 张灵甫、张小甫。 (三)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 1、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山东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历任胶东军区《前线报》记者、团政治部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东北剿匪,任牡丹军区二区政委。著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桥隆飙》、《戎萼碑》等。

2、内容:

少剑波带领的一支36人的小分队林中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