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8feb1852ea551810a687ad

第二章委托 - 代理理论 1 委托代理关系

1.1 委托– 代理关系假设

建立或签定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关系属于委托 – 代理关系

(1)委托– 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1)市场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确立彼此的关系和利益;

2)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两人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首先,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其次,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 委托–代理关系举例

(2)委托– 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式

a.单个委托人单个代理人如:医生–病人 b.单个委托人多个代理人如:政府–垄断厂商 c.多个委托人单个代理人如:电脑用户– ISP d.多个委托人多个代理人如:保险公司–投保人

e.单个或多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互为委托– 代理如:瞎子背瘸子 1.2 委托– 代理关系的均衡合同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达成的合同称为均衡合同 达成均衡合同的条件: (1)参与约束

代理人履行合同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他在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所获得的收益水平。——小汤姆的故事

(2)激励相容

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分蛋糕的机制

1.3 委托代理的信息结构

委托人—代理人对策的信息结构为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环境。 考虑三类简单的对策:

(1)两个局中人下象棋——完全信息结构

(2)每个局中人得5张纸牌,其中3张为明牌,2张为暗牌(牌面朝下)。在没有看各自的暗牌前,局中人下赌注,然后将暗牌翻转,握有最大牌者胜——信息不完全、对称结构 (3)与第二类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局中人能够看他们各自的暗牌,然后再下赌注,当各自的暗牌翻转后,握有最大牌者胜——信息不完全、非对称结构

私人信息是使第三类对策与其他两类对策有所区别的原因,这类私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并且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各种利益而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

在某个战略组合环境中,如果任何一个局中人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战略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单独改变自身战略而提高其效用,那么,这个战略组合就称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构成委托—代理对策中最基本的均衡形式。 1.4 委托代理的信任 肯尼斯? 阿罗认为:

委托代理的信任,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缺乏这种信任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 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十分信任,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欺骗委托人。 委托——代理的信任比较: ——商店的退货承诺 ——假离婚买房 ——公费医疗制度 ——路边求助者的困境

一些公司为了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实行了不满意就退货的销售政策。例如在某些大型商场规定,购买后一星期内可以无条件退货(只要物品没有受损)。有些消费者利用这一退货政策,免费使用商场的商品。

公费医疗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但不是一项公平的制度,因为占人口数量3/4的农民基本没有享受到)。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对保健水平要求的提高,公费医疗制度已不堪重负。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改革的尝试,基本做法之一是个

人与国家共同承担医疗费用。虽然个人承担的比例比国家承担的比例要低,但医疗费用首先有个人帐户支付,超出的部分才进入社会统筹帐户。虽然这一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长期来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方案。但与改革前相比,人均医疗费用明显地下降了。

讨论:为什么民营企业最初多数都是家族制企业?

缺乏委托-代理信任导致社会的高交易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信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委托代理合同的承诺,或对市场规则的承认和遵守 (2)敬业精神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两个留学生勤工俭学 信任程度高交易成本低经济效率高 信任程度低交易成本高经济效率低

市场参加者遵守各种经济规则的水平,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然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不可能在其他参与者不遵守的情况下要求某些个别参与者严格遵守,即使个别参与者能够在一时严格遵守规则,他们也没有动机长期地严格遵守规则。 对我国而言,提高委托—代理的信任要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甚至要比单纯从制度上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要复杂得多,也要漫长得多。

2 激励机制的设计

激励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1)信息蒙蔽——人们为使驴“自觉地”、或“有干劲”地不停地拉磨,蒙上驴的眼睛。 例如:文革时的信息蒙蔽

2)信息诱惑——在驴的头部前面用竹竿挂一个胡萝卜。 例如:改革开放后的信息诱惑 一般来说,这两种方式都属于激励,但后一种激励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的激励范畴。

2.1 激励机制的目标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代理人可以利用两种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

一是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如是否有真才实学、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等)而获得信息优势,使委托人处于不利的战略选择地位。—— 美容小姐、虚假产品 二是代理人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行动(如是否在工作上真正努力、是否改变原有的行动规则等)而获得信息优势地位。这种信息优势地位的获得通常是代理人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后采取的有利于自身收益(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私人行动。

—— 滥竽充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

委托人设计激励机制的目标: 首先,针对代理人的隐蔽信息而面临的不利选择地位,激励的目标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显示他们的私人信息或真实偏好,即——如何让人说真话 其次,针对代理人的隐蔽行动而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激励的目标就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工作,诱使代理人不采取道德风险行动,即——如何让人不偷懒

激励机制的对象与目标

信息经济学“让人说真话”和“让人不偷懒”的原理在于:

——如果“说假话”的成本大于“说真话”的成本,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说真话; ——如果“偷懒”的成本大于“不偷懒”的成本,作为一种集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就是“不偷懒”。

案例讨论:公共选修课的机制设计

首先.如果老师的考试政策如传统政策那祥,只放在期末,尽管宣布点名三次,二次未到者不及格。但是,由于老师难以在200一300人甚至更多学生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上公开点名(机会成本高昂),因而部分学生将全校公选课看成是“混学分”的好机会,至少有较多的机会在期末才来上课以应付考试。

但是,由于信息非对称,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哪些学生是对课程真正感兴趣,哪些是企图混学分的学生。因此,要想让那些混学分的学生“自觉告诉”老师他们想混学分,就需要像所罗门王那样设计一项激励机制,让想混学分的学生显示他们的真实需求信息。 如果你是老师,将会怎样设计这样一种激励机制? 答:

该激励机制的内容有三:

第一,在第一节课时宣布本课程的考试制度(构成完全信息结构);不安排期末考试。在上课期间随机出现5次课堂练习。老师选择其中的一次课堂练习成绩做为期末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