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借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参考借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a23df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d8

优质参考文档

借助建筑产业现代化带来的建筑革新,把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天水市,促进产业建设与城市发展融合互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以政府运作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为突破口,率先实现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加快天水市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3.2.3有利于促进产学融合

充分利用天水市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为装配式建筑产业提供合格的职业技术人员队伍,深化天水市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工教结合的办学策略,推动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产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环节全面展开对接。

3.3有利于推动天水市实现制造业转型、建筑业转型和劳动力转型

3.3.1有利于推动建筑业转型

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下推动建造方式的革新。通过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等“五化”来全面推动以现场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建筑业转型,实现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施工过程安全、环保低碳等新型产业优势。

3.3.2推动制造业转型

依托天水市制造业的雄厚产业基础,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提供零部件,以装配式建筑设备生产与研发为起点,将制造业纳入到天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内,同时使装配式建筑成为大容量的先进制造业载体,推动零散布局局部发展的制造业围绕着装配式建筑系统全面地发展。

3.3.3推动劳动力转型

借助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契机,结合天水市的职业教育资源,推动采用大量湿作业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建筑行业施工人员,向规模化运营、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装配、一体化装修等环节的技术工人转型,实现劳动力市场由低端输出向中高端输出的转变。

建设甘肃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一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极大地促进天水市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改善该地域的经济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土地开发、方便居民出行及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必然的保证作用。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4.1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家2016年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7年甘肃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这些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具有高度政策导向性的文件对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指标和行动步骤,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天水市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作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之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是推动当地建筑制造业转型、实现产城融合的大好时机。 4.2地理交通条件优越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0C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35.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陇上江南”。天水市东连我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我国大西南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是西安、兰州两大都市区的天然合作门户,是联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州都市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

附图: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位于陇东南地区核心位置 天水市有多条铁路、公路、航线在此交汇,是甘肃东部的重要枢纽和联通东中部的重要门户。陇海铁路穿越全境,天水南站(徐兰高铁)正在规划。G30连霍高速20RR年在天水地区全线通车,G7011十天高速列入规划,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力、带动力,相对区位优势明显。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物流运输、公共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形成服务西北、面向全国的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努力把天水建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和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同时,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依托三大国家级园区平台,打造连接关中、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 4.3历史文化魅力突出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样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地湾遗址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天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有史可稽的建置史达2700多年。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5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三皇之首”伏羲氏诞生于天水,并在卦台山演绎创画八卦,从此开启了人类智慧和中华文明。

附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

天水是华夏文明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核心片区,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共同构成了天水五大特色文化。其中,位于天水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每年6月22日甘肃省政府都要举行隆重的公祭伏羲大典,天水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4.4工业基础坚实雄厚

天水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先后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甘肃两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和甘肃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

近十年来,经过改组改造、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为主导门类,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其中,装备制造业是天水工业的支柱,总量占全市工业的一半以上,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目前,围绕建设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加快推进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星火机床工业园和长城电工电器工业园的建设,集聚了一批机械制造、电器电工、新型建材等与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的企业,为天水市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具备了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前提条件。

2016年,天水市共确定市级领导包抓重大建设项目200个,其中:建设项目124个,总投资1698.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4.54亿元;预备项目76个,估算总投资1384.34亿元。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带动下,天水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改善,产业条件与基础越来越好。 4.5劳动力资源丰富

天水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甘肃省人口大市,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60多万劳动力。劳务输出人员遍布京、津、沪、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从业领域涉及电子装配、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几十个行业。天水建筑企业注册了50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施工企业,拥有大量建筑工人。

天水市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天水市2015年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为34048元,建筑业职工平均工资为37479,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工资的38.5%,建筑业平均工资的23.3% 。

比较发现,天水市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十分明显,为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提供了人力条件。

4.6职业技能教育普及

天水市拥有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校、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天水市技工学校等数十所中高等职教培训机构。其中天水海林、星火、山民山、风动、华园、机电、甘棉、天水技工学校等原国有企业下属的技工学校8所,市县属中职学校12所、高职高专院校3所,本科院校1所等。

附图: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市正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深化校企资源合作、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2015年以来,天水市开始实施“22651”计划,到2020年,全市职业院校每年培养2万名中高职毕业生,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建成6所高等职业院校,组建5个职业教育

优质参考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