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评价测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评价测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aa0ffd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1

第六单元评价测试卷

一、1.A 2.B 3.A 4.A 5.D 6.A 7.C 8.D

二、1.终身难忘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示例:老师,是您教导我怎么做人,教会我怎样学习,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示例:我欣赏第二条,因为这一条积极向上,催人奋进。而第一条写得过于粗俗。 祝老师桃李满天下。 愿我们的友谊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4.示例:(1)成长足迹 (2)深厚友情 (3)师恩难忘 (4)美好明天 5.略

三、1.江老师给“我”垫付15块钱学费 江老师让“我”用铅笔写作业 关爱学生 感激、怀念 2.以为“我”故意不交作业 他知道了“我”没钱买作业本

3.(1)“我”用铅笔写作业,老师用铅笔改,如果作业全部正确,老师就不用在上面写字。(2)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一个穷学生的自尊。 4.D

四、1.同窗谊,师生情

2.示例:伴着老师的培养、家长的叮咛,我们在收获中成长,感谢有你们。下面让我们的欢乐在友谊中放飞!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五、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阶段检测试卷

积累运用与阅读闯关专项复习

一.日积月累(20分)

1.默写《长歌行》一诗后四句。

, ? , ! 2.听君一席话, 。 3.近水知鱼性, 。 4.读书须用意, 。 5.树欲静而风不止, 。 6. ,莫将无时当有时。 7. ,变则通,通则久。

8.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9.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的一句俗语是 , 。 10.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这句话可以用“书到用时方恨少, ”来表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蒜是把蒜瓣放到 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熬煮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有 、 、 、 、 …… 2.鲁滨逊在荒岛上定居下来后,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畜养的动物是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 说的。在陕北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 ”这一条意见。

4.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 变成红色,遇 变成蓝色。

5.诗句“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指的是今天的 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皇都”指的是今天的 市。 三、古诗词运用。(14分)

1.《迢迢牵牛星》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写织女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

2.《石灰吟》一诗的作者是 ,诗中表达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的诗句是 , 。

3.郑燮的《竹石》一诗中表达主旨及作者对竹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意志的赞美的诗句 , 。

4.《十五夜望月》中“ , ”一句直接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5.人们常用 (诗人)《春夜喜雨》中“ , 。”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6.《游园不值》一诗中作者游园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的诗句是 , 。

7.苏轼《浣溪沙》中能够体现诗人热爱生命、豁达乐观的性格的两句诗是 ? ! 四、课内阅读。(24分)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11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秘密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很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 发觉)真理。 1.请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画掉。(2分)

2.“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2分) 3.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3分)

4.“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一个。(4分)

(二)为人民服务(节选)(13分)

①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②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③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④我们的同志在困难( )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⑤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⑥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⑦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⑧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⑨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给本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2.本段第①~③句的主要内容是。(3分)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2分)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4.本段的第⑦句再次重申了“ ”的生死观。(3分) 5.根据本段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牺牲?(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