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论述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论述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cf8939de80d4d8d15a4fdf

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企业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就消失了。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为平均利润率是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平均化,而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仍然存在着利润率上的差别。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的企业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分配公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反映,它的错误不在于描述了分配的现象,而在于它混淆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它认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进而否认劳动是价值即这三种收入的唯一源泉,否认利润、地租是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所有者实际上是凭借各自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别占有了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三位一体”公式的要害,就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否认了资本主义剥削。

苏联模式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列宁逝世后 , 联共 ( 布 ) 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 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 苏联从 1928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到 1936 年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宣布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止 , 完成了苏联模式的确立苏联模式在发展战略方面 , 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 , 以重工业为重点 ,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 在经济运行中完全采用行政手段 , 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 从政治方面来看 , 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 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 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 , 确保了重工业 , 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 , 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 但是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 主要是集中过多 , 管得过死 , 否定市场的作用 , 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 ,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

论述题部分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

劳动者要把承载在自己身上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是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所有者,二是劳动者必须是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两个前提条件既是劳动者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的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以活的人体存在为前提,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 1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以便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劳动力;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但作为特殊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普通商品在使用或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物的因素 ( 不变资本 )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转移、是再现,价值不会改变,所以叫不变资本。人的因素 ( 可变资本 ) 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所以叫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了解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商品的生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价值由劳动创造。由于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所以劳动力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的过程即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其本质是能够创造价值。而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自身的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单个资本的增大。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不断增大自己的资本实力,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这两个强大的杠杆来实现的。

简述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资本积累和个别资本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下降。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资本增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人口的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可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波动的需要;二是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也是资本家加强剥削在业工人的条件。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运动速度。

论述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影响,成为世界上一种制约资本主义的主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并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同。由于社会主义还很不成熟,尚处于幼年时期,所以在前进中也出现了难以避免的严重挫折,在实践中留下了诸多值得反思的经验和教训。它们主要是: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建立高度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