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原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原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d03d0dba1aa8114431d903

结构型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车站功能、远期予测客流量、周围环境状况、施工安全性、工程造价等因素,并参考国内外已建矿山法车站工程实例,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结构型式类型如下:

1) 单拱式车站

单拱式车站结构可获得宽敞的空间和宏伟的建筑效果,适用于整体性好的岩石地层且地下水不发育的地区。根据车站建筑布置的需要,可设计为单拱单层或单拱双层结构,横断面可设计为曲墙或直墙。根据围岩级别和岩层的完整程度,一般设计为复合式衬砌。当条件具备时,也可设计为大拱脚薄边墙单拱车站。

2) 双拱式车站

双拱式车站有两种基本型式,即双拱塔柱式和双拱立柱式。 (1) 双拱塔柱式车站

双拱塔柱式车站,是在两个单拱主隧道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联络通道,双层车站还可在其中布置楼梯间。两个主隧道的净距,一般不小于1倍主隧道的开挖宽度。

这种结构型式隧道横断面积相对较小,不仅适用于岩石地层,而且在第四纪地层中,采取一系列辅助施工措施的条件下也可采用,横断面根据地质条件可设计为曲墙和直墙。

(2) 双拱立柱式车站

双拱立柱式车站早期多用于石质较好的地层中,因拱圈相交节点处的防水处理较困难,目前多由单拱车站所代替。

3) 三拱立柱式车站

三拱双层立柱式车站,已有工程实例。由于施工开挖断面大,施工技术复杂困难、造价高、地面沉降控制困难,拱圈相交处防水处理较困难,在第四纪地层中一般不宜广泛采用。如确需设计三拱立柱式车站时,也以单层车站为宜。

3. 结构设计

1) 对于复合式衬砌,其初期支护计算时,应将支护与围岩视为统一的承载结构,宜采用考虑时间效应的平面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二次衬砌宜按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其设计荷载除计及实际可能发生的水压力、地震力、人防荷载等外,对于Ⅲ~Ⅵ围岩级别的车站隧道,二次衬砌宜再考虑30~50%的围岩压力值进行结构设计,其荷载设计值可参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1)有关条文。

2) 深埋车站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应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防止围岩松弛,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并使其具有与围岩特性相适应的柔性,可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 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

(2)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脚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3) 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 (4) 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继续发展。

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可参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选定;二次衬砌可根据结构计算设计为防水砼或防水钢筋砼。

3) 浅埋暗挖法车站隧道,应按照浅埋暗挖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要施作及时,且具有较强的支护能力。应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其荷载应为全部覆土重量和其它施工期间所产生的附加荷载。初期支护一般宜采用喷锚支护加格棚钢架的结构形式,并增设超前锚杆、小导管注浆、大管棚等辅助施工措施。二次衬砌宜采用防水钢筋砼,必要时可采用补偿收缩砼。

4)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施工方法、隧道埋深和周围环境等条件,进行隧道应力和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并采用信息化设计,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施工量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相关设计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5) 结构计算应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施工阶段计算,应模拟施工全过程按施工开挖顺序进行。根据计算的围岩应力,应变及地面沉降量,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施工方法。

6) 初期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中,均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各阶段和最终实现支护和围岩的稳定,严格控制地面沉降量,对于浅埋暗挖法隧道应步步为营,及早浇注仰拱及二次衬砌。

7) 矿山法施工车站隧道的复合式衬砌,宜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初期支护施工时,应予留注浆管及时进行初砌背后注浆。当地层渗透系数大或引排水环境所不允许时,注浆不仅充填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空隙,还应注入围岩1~2m范围,以最大限度的止水。

8)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层设计,可根据地层渗透系数、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状况等,采用全包或半包形式。当采用全包防水层时,泄水孔仅排泄防水层内侧渗漏水,二次衬砌应承受全部静水压力。当采用半包防水层时,应在边墙脚防水层端部防水层与初期支护之间铺设盲管,以排除边墙底部滞留水,通过泄水孔排入隧道内侧沟,引入车站排水系统。计算二次衬砌时,其水压力可作一定的折减,但应考虑长期运营排水系统的堵塞,计算时应留有余地,以策安全。

4. 施工方法

1) 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车站结构类型、横断面大小、埋深情况(深、浅埋)、覆跨比、周围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应选择风险小、地面沉降易于控制、造价较低的施工方法,常用的施工方法如下:

(1) 台阶法:适用于车站位于整体性较好的岩石地层或开挖断面较小时;

(2) 中壁法(CD法)、中壁——隔墙法(CRD法):适用于单拱式车站,CRD法沉降控制优于CD法;

(3) 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适用于三拱立柱式车站,几种方法虽然施工顺序不相同,但原则上都是小分块、快封闭、先修筑立柱(或立柱及边墙),尽量减少力的转换和对围岩的扰动。

注:①目前对施工方法还没有规定统一的称呼,以上仅是参考 有关资料的定名;

②施工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在基本工法的基础上予以 变化。

2) 在软弱围岩或浅埋暗挖车站隧道,开挖前应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和预支护,以提高周围地层的稳定性。其方法可选择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开挖面深孔注浆、管棚钢架超前支护等辅助施工措施。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覆土厚度、周围环境情况、开挖方式、进度要求、机械配套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措施并用。

3) 浅埋暗挖车站隧道施工,应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严量测”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进行。

4) 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拱背回填注浆,以避免地层变形,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陷量。模注二次衬砌应预留注浆孔。当二次衬砌完成后,压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等,填充二次衬砌与防水板之间的空隙,防止渗漏。

5. 施工监测

施工阶段应根据围岩分级、支护衬砌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等因素,制定现场量测计划。监控量测,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1) 必测项目,应包括下列各项: (1) 洞内观察; (2)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3) 拱顶下沉量测; (4) 地表沉陷量测;

(5) 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变位量测。 2) 选测项目,应包括下列各项: (1) 围岩内部变形量测; (2) 锚杆轴力量测; (3) 围岩压力量测;

(4) 支护、衬砌应力量测;

(5) 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 (6) 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

3) 当浅埋车站隧道上方有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而且需要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7.1.5 地下车站结构防水 1. 一般要求

1) 地铁地下结构的防水,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来源等因素确定,设计应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2) 地下车站的防水原则,应依据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结构条件而定。对于地下水丰富,有中等及以上侵蚀介质,排水对周边环境有影响或排水有困难的工点,应遵循“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反之,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3) 防水标准:地下车站、人行通道及机电集中地段防水等级为一级,即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风道防水等级为二级,即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有少量湿渍,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m,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不超过4处,顶部不允许渗漏。

4) 地铁主体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应满足抗渗、抗裂、耐腐蚀要求,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置深度,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选用,结构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且不得贯穿。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

5)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6) 在工程中应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实验和鉴定,并在实践中检验行之有效的材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防水工程应由经过培训的有资质和合格证书的专业防水队伍施工。

7) 选用的防水层材料,应适合工点施工方法,结构特征,能适应砼结构的变形,方便施工,并满足抗微生物和耐腐蚀的性能及防迷流的要求。

8) 要加强车站与区间接头处,明暗接合区的防水,在结构设计要考虑防水设计的要求。 2. 防水方案

1) 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包括顶、底板、内衬墙及二衬等)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并采用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及防腐蚀能力。一般抗渗标号不小于S8,耐蚀系数不小于0.8,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根据需要设置外防水层。

2

2